平川讯平川区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休闲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品牌。截至目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达54.95万人,旅游收入3.15亿元。
平川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屈吴山红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8050万元完成建设会师纪念塔1座和纪念亭4座,平整山坡3.5万平方米,大环境绿化植树500余亩;龙凤山旅游景区投资3940万元完成文化广场1处,高位蓄水池1座,续建仿古建筑2处,平整景区道路3.2公里,实施大环境绿化300余亩;北武当真武文化风景旅游区已投资860万元建成南天门、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厕所;华辰生态园投资4200万元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拓展训练基地,平整山坡2万平方米;城市公共文化体育休闲中心投资1800万元完成建设规划设计,建成部分基础设施和健身路径。进一步扩大旅游宣传力度,在高速路口处、北武当、红山寺、屈吴山等景区以及农家乐村口等重要交通要道上设立广告宣传牌;借助第十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北京第四届国际旅游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和首届龙凤山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旅游节会积极宣传推介平川。结合乡村旅游品牌推广工程,培育壮大乡村本土旅游业,充分发挥月河、吊沟、大湾三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作用,今年新增农家乐16户,全区农家乐经营户达127户,旅游带动就业人数150人,创建水泉镇陡城村为旅游专业村,形成集高效种植、农家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平川本土旅游品牌。(赵宗幸张世斌)
新闻推荐
核心阅读 近些年,借助互联网,公益活动开始朝向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式发展开来——打开贴吧,按照即时发布的信息就能捐赠旧衣;备齐相关证明,点点手指就能发起公益
核心阅读近些年,借助互联网,公益活动开始朝向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式发展开来——打开贴吧,按照即时发布的信息就能捐赠旧衣;备齐相关证明,点点手指就能发起公益众筹;就连每天走路的“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