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剃头推子她46年不舍得放下

来源:潍坊晚报 2016-10-25 16:59   https://www.yybnet.net/

槐香小区的康树荣数十年如一日经营传统理发店,回头客特别多

“嚓嚓嚓”,剪起,发落;剃平头、刮脸、理满月头……在潍城区北关街道的槐香小区有一位65岁的女理发师,附近居民都叫她康大姨,她不大的理发店就在小区路边。她使用的是一套最传统的理发工具,剃头推子、肥皂刷子、老式刮刀,客人多少无所谓,每天理发才是她最开心的事。康大姨名叫康树荣,17岁开始学徒,19岁开始帮人理发、刮脸,这一干就是将近50年。康大姨说,她喜欢给人剪发,看到顾客从她店里漂漂亮亮又精神地走出去,她打心里高兴。

店里陈设不花哨推子刮刀年头老

如今,不管在哪个城市的大街上,各种新潮前卫的美发沙龙随处可见。走进康树荣的理发店却是另一番感觉,它跟烙在老一辈人心里的“老式理发店”一样,没有醒目的招牌,没有花哨的装潢,有的是传统理发手艺带给人们的回味,让人备感亲切。

4月30日上午不到8时,记者在理发店门口见到了康大姨,一头黑黑的卷发,白净的脸庞,让这位65岁的老人显得格外干练矍铄。打开店门,康大姨忙着打扫起了店里的卫生。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两张梳妆台配着两把老式理发转椅,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电推、刮刀、梳子等用旧了的工具。一旁的洗发池里,老式铁皮水桶的水龙头还用皮胶管接着。

康大姨告诉记者,现在是理发淡季,店里一般上午8时开门,她都是提前10多分钟到店里打扫卫生,“我有个习惯,理发店开门前要先把所有的理发工具都清理一遍,争取上面不留头发渣。”

康大姨的理发店叫大石桥理发店,位于槐香小区内,红底白字的招牌在众多门头商铺中显得十分不起眼。这个小理发店已经有着40年的历史,当人们开始用美发棒等新型工具来辅助美发时,康大姨却依旧守着那把用了多年的电动推子、剪子、刮刀,还有伴随了她一生的“老手艺”。

从业生涯

白天看师傅给客人理,晚上自己回家练

康大姨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原来的潍城区康家庄。1966年,17岁的她到了当时潍坊惟一一家国营的理发店——上海美发厅当学徒。“当时,人们管从事我们这个行当的人叫剃头匠,学剃头理发的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儿。用现在的话说,一个小姑娘学剃头,我也算是另类了。”康大姨笑着告诉记者,她是当时他们那批学员中年龄最小的,可是她学起手艺的认真劲丝毫不输给小伙子。

“学徒的第一步是学习使用刮刀。刚开始学习时,我们只是跟在师傅身边看,根本没有机会自己操作。后来,我就回家自己拿刮刀刮布、刮木头,见什么能刮的东西都想上去练练手,这样来体会师傅教的要领和手法。”康大姨说,从刮刀到剪刀,再到手动推子,两年的学徒时间,她就是白天看师傅给客人理发剪发,晚上回家拿着工具比划,再到后来拿家人和朋友当“试验品”。

慢慢地,当时的小康出徒了。19岁那年,她正式成了上海美发厅的一名理发师。“那时候,市面上的理发店非常少,老百姓理发剪发要排很长的队,但我还是牢记了师傅的嘱咐,不管客人多少,一定要把活干好,不能因为质量差砸了招牌。”康大姨说,干了这么多年理发,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不管店里有多少客人等着理发,她会按她的节奏和要求把客人的发理好。

“有一阵子,男同志流行剃光头,十个顾客有六七个是要求剃光头的。剃光头是个技术活,看着容易干着难。”康大姨说,自己当年学徒时,剃头剃得不滑溜,就抱怨刀子不快,师傅接过她手里的剃刀,三下五除二便给顾客剃干净了,“师傅就教导我,不是刀不快,而是手腕不灵活,我也是从那时候起,苦练基本功。”

1974年,康树荣家所在的居委会在现在的福寿街白浪河桥的西北侧办起了一家理发店,取名叫大石桥理发店,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康树荣成了店里的一名理发师。1981年,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她就自己经营起了这家理发店,这一干又是33年。

铁杆粉丝

在这剪了二十多年发,全家都是老顾客

俗话说,人无笑脸不开店。康大姨迎接客人时总是满脸笑意,但一旦举起剃刀推子,表情便立刻变得专注而严肃,动作按部就班又麻利娴熟。“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谈笑则谈笑,当严肃则严肃。”康大姨说,现在有的理发店10来分钟就完成一个,甚至更快,但她要花半个小时,碰上老人刮脸,需要的时间更多。“做得慢,闲工夫就少,把活儿做得更好,让老顾客满意,人家才会再来。”康大姨说。

上午9时许,康大姨干了当天的第一个活儿,来理发的是隔壁一家餐馆的老板丁先生。30来岁的丁先生一进门便直接坐到了康大姨面前的理发转椅上。“康大姨,再理个平头,快点儿,一会儿还要去进货。”丁先生说。见到有客人,康大姨戴上老花镜,拿起了梳子和电动推子麻利地给丁先生推起了头发。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康大姨,丁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康大姨的一个拿手绝活是剪平头,特别是板寸。”

“推子要拿得稳,脑袋要端得正,头发要剪得整齐,现在一些理发店里剪的都是两边竖起来,传统的应该平滑。”康大姨举着剃头推子慢慢向记者演示,“顺着一定高度慢慢推,手腕要灵活,不管是修面还是理发,这很重要。刚学徒的时候,光练手腕就练了一年。”说话间,丁先生的发理完了。

“大姐,给我剪剪后面的长头发,天热了,感觉有些长。”家住北宫西街一小区的于女士走进店坐到了理发椅上。这位自称是康大姨“铁杆粉丝”的于女士告诉记者,上了年纪的人就喜欢在这种“传统”的环境中享受老式的服务,“我在康大姐这里剪了20多年的头发,早就习惯了她的剪法,每次半小时左右的剪发时间我都是在享受。这家店从最初的剪一次发5角,到如今的8元钱,我都经历过。现在,我老伴、儿子、孙子,甚至连我的妹妹、哥哥全家都成了康大姐家的老顾客了。”

“理发这个活儿,不像其他行业,生意不好时,一天理不了五六个。生意好时,能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康大姨说,这么多年,她练就了好站功,直到现在,她一次站两三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女儿接班

坚守传统手艺

上午11时许,送走一名顾客后,康大姨擦了把脸,拿起扫帚扫起了地上的头发。康大姨的大女儿范彬正给顾客理平头。康大姨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年轻时就跟自己学习理发剪发,现在这个大石桥理发店就是由大女儿经营管理。“我现在是给女儿打工。”康大姨笑着告诉记者,虽然不拿工资,但她还是愿意天天来给街坊邻居们理发。

“会赚钱赚一世,不会赚钱赚一时。”康大姨一直铭记着师傅当年的教导。其他理发店的价格一次次地涨,甚至有同行一次次跑来,希望她也一起提价,都被她拒绝了。“我做的都是老顾客生意,花不了多大本钱,凭什么涨价?”康大姨说,从1981年到现在,她和女儿一直坚持着传统的理发手艺,“前几年,女儿也上过烫发染发等项目,但我一直告诉她,传统的理发剪发一定不能丢掉。”

最初,女儿范彬对母亲坚守着传统理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有钱不挣?可是妈时常告诫我,干我们这一行,‘精\’和‘诚\’最重要。”范彬说,这么多年来,店里理发的价格只涨过几次。现在,老人来店里理发不到10元钱,最贵的普通男士理发15元,还有很多老客户硬给她们放下15元钱,说10元钱太便宜了。

“钱够花了就行了,我们这里都是做人情生意,他们都是老客户老街坊了,有时候即使不剪头也会过来聊聊天。所以,我也就没必要计较赚多赚少了。”康大姨感慨着,“我这么大岁数,还有这么多老顾客,觉得这辈子有奔头。我现在身体很好,就是眼花了,能干一天是一天,把大家伙的发型整得漂漂亮亮的,看着精神!”

文/图本报记者付东升

新闻推荐

仨水泥企业涉垄断被罚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宣布,责成吉林省物价局对吉林亚泰集团水泥销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三家水泥企业实施价格垄断的行为,罚款共1.1439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剃头推子她46年不舍得放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