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 交汇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
1
戈壁上的马
在这儿走着
就只能在这儿看见
马脖子上的铃铛
在这儿响
就只能在这儿听见
这些马儿
想让更多的人看见
那清脆的铃铛声
想让更多的人听见
那就到敦煌
2
要翻过雪山才能到敦煌
可翻过了雪山
还是戈壁
要走完戈壁才能到敦煌
可走完戈壁
又看见雪山
3
在沙漠,一个黄昏
耗尽了一生的霞光
一个人的汗水
能浇灌多少早晨
4
一匹骆驼驮起冰冷的大坂
却惊醒了
熟睡的雪
几匹骆驼
围住篝火
整个荒原
都来取暖
5
走过的路
有多少泉水
走过的路
有多少河流
走过的路
有多少雨水
走过的路
大都被自己的渴望淹死
6
一拨人看见另一拨人了
一匹马看见另一匹马了
一匹骆驼想着青草和凉爽的天气
这个秋天
一天都没有错过
7
沙枣树有黄金铸造的喇叭
它仅仅高出沙漠一个肩头 就采撷了
沙漠的血
沙漠的血
是金黄的
比黄金更加珍贵
它的香气
像一匹骆驼
走得很远很远
它的香气
使整个沙漠
如待嫁的处女
8
蓝盈盈的苜蓿
把戈壁分开
麦子,把饥饿分开
棉花,把寒冷分开
这一年四季
收获的粮食
一粒粒在心里细数
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9
看那炊烟
缠绕在白杨树间
看那春天的花
堆在风头
一波又一波
就像田间归来的姑娘
看那赶着羊群回家的人
脸上的笑容
比夕阳热烈
10
打开石头
存放的黑夜中
有一堆难眠的沟壑
在那个夏天
大家围拢在一起
麻线如丝弦
把一次次急切的心跳
复制出来
就像那个人
永远不死
就像那一群人
又一回再生
第二篇章 交融
“国当乾位,地列艮墟,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也”
——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五)》敦煌郡条梁刘昭注中所引的《耆旧记》中对敦煌的描绘
1
琵琶反弹
一串妙音滴落
众神
现身于民间
2
那个穿裙子的女孩
那个抱着孩子的母亲
那个散步的老人
他们面容灿烂
带回了温暖的春天
3
沙子,沙子
打磨出精美的杏花
桃花也是一样
撷去了阳光的一部分
融入春天和大地
如一幅千年的壁画
新鲜如初
4
苜蓿唤马
苜蓿中的马
如采花的少年
如果有一块戈壁
它会奔驰
如果有一片草原
它会与另一匹马
耳鬓厮磨
5
一个故事从印度来
一个故事从波斯来
一个故事从长安来
一个故事和另一个故事见面
风尘仆仆
大道通天
6
石头里的颜色
土里的颜色
在冬天睡眠
在春天孕育
在夏天成长
在秋天
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
7
成于器,爱与型
从敦煌出发
每一滴水都悄悄发芽
每一个敦煌都再次重生
醒了的敦煌
走在西行和东去的路上
第三篇章 交响
石头无语,文字含情。它无声却有形地再现了敦煌当时生动的文化景观,那就是西北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活跃与辉煌。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会更自豪地说敦煌艺术天下无双。
——冯骥才
1
只是高过了一寸沙子
只是高过了
白杨树的树梢
2
快要接近云了
才知道哪一块云里
有雨
3
以石为伴
早晨和黄昏川流不息
像脚步,像轮辐
走过就走过了
4
一只鸽子
看守断崖
一群鸽子
守卫天空
5
最近和最远的
最长和最短的
生和死
饮食和饥饿
爱和恨
一张草纸
一块泥巴
一盏油灯的光
打开尘封的酒
到处都是香气
6
一场雪
落在沙漠上
一直没有融化
一场雨
抱住种子
7
一条河流
凿开洪荒
春天来了
夏天来了
秋天来了
冬天来了
洗净了
一座花园
8
一件衣服的温暖
一片树叶的清凉
它们的交换
填充了
漫长的时光
9
采撷天籁
存于翠竹
收卷南风
纺纱织布
10
骆驼来了
骆驼走了
走了和来了的
是一群骆驼
11
一拨人来了
一拨人走了
来了和走了的
是一拨人
来了
像一块石头
被几千年的风
吹出花、果实和人形
敦煌,像这块石头
流传四方
(摘自9月19日《甘肃日报》)
新闻推荐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幼儿园,小朋友在奶奶的带领下参加重阳敬老活动。 当日是重阳节,不少学校邀请孩子的长辈来到学校,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开展重阳敬老活
月9日,在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幼儿园,小朋友在奶奶的带领下参加重阳敬老活动。当日是重阳节,不少学校邀请孩子的长辈来到学校,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开展重阳敬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