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组文/图
图为在市区中心街,所有车辆全部逆行停放。
行人是否闯红灯穿过斑马线,非机动车是否遵章通行、不抢灯抢行,车辆是否按照指定的车位停放,机动车过路口是否减速礼让行人……
时下,白银市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9月20日,记者跟随市创城办督导小组走上街头对文明交通情况进行暗访,给白银市的城市文明“打分”。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白银市交通状况整体良好,市民素质较高,但在市区一些主要道路和路口,文明劝导员不见踪影、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以及违章停车等情况非常普遍。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
在市区铜城商厦附近记者看到,多数车辆行人还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但还是有不少行人乱闯乱撞,不顾交通指示灯提醒在车流中横行,随意闯红灯穿过斑马线。有些人群还走到马路中间,身前身后都有车辆穿行,非常危险。
市区体育街一直是人流密集、交通繁忙主要路口之一。记者看到,或许是人们为了赶时间到马路北边的广场锻炼,路口的行人恨不得一步跨过马路直通广场。该路段东西方向过往车辆也是行色匆匆,只要有空当丝毫不礼让行人,于是就形成了行人、车辆在路中间混行的局面。20日20时许,在体育街南北方向的人行横道上,在记者长达10分钟的蹲守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人在斑马线上行走。与此同时,记者看到与行人一起闯红灯的还有各种非机动车辆,因为是“无照”驾驶,他们不怕扣分、不怕罚款,在马路上任性自由,随意掉头随意行驶。
在暗访期间记者发现,因为道路路口交通状况复杂,无论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通过路口时都应减速慢行,仔细观察路况,注意避让。但记者看到,许多机动车出于尽快通过的目的,通过路口时不仅不减慢车速,反而加速行驶,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在市区工农路口记者看到,当这里由北向南方向的交通指示灯为红色时,右转向车辆可以通行,而当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横穿马路时,机动车和行人、非机动车都有抢灯抢行的情况出现。记者发现,很多次都是行人停下脚步,紧接着机动车擦身而过,只有少数几次有机动车停车避让。
斑马线模糊不清
斑马线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所以称作“斑马线”。斑马线的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
在市区三角花园、铜城商厦附近、东山路以及北京路等各处记者发现,有很多地方斑马线模糊不清,有的地方根本看不清斑马线是否存在,过往车辆在等候交通指示灯时前后不一,行人穿过马路也如“盲人摸象”。
在市区胜利街与东山路交汇处靠近三角花园附近一段人行横道旁记者看到,经过该路段的车辆都是“瞎”停,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有的停在斑马线上,有的离模糊不清的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对此,有部分司机表示,他们也不知道该处的斑马线具体画在何处,所以在遇到红灯的情况下,尽量远离红灯就是最好的办法。不熟悉这段路况的司机接近这一路口时,在看不清路面标线的情况下,受路口红绿灯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压线的情况,对于市民的出行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同时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有很多车辆不按照规定的停车位停放车辆,对于部分司机而言他们想把车子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在铜城电信营业厅门前,有很多车辆一车占两位;在市区中心街,整条街道所有车子逆向停放、人行道上随意停、横跨盲道停……各种乱停乱放现象特别明显。
文明劝导员缺岗
“大姐(哥),您好!请把摩托车停放在指定位置。”“大姐(哥),过马路一定要按照交通指示灯行走。”……记得前几个月,这是在白银市区经常见到的场景,在市区各路口处,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交通劝导员的身影。他们只要见到有不文明交通行为,就会上前微笑劝导。
但是在记者和创城办督导组暗访期间,经过一整天的走访在市区各大路口竟然没有看到一个交通劝导员的身影。
对此有部分市民表示,前几个月曾看见过很多交通劝导员在自己的责任区域进行徒步巡查,对市民随意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并对于门店出店经营、门前乱贴乱挂、临街晾晒衣被、流动摊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
不文明交通行为带来安全隐患
在整个暗访期间记者发现,在市区各主干道都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年轻人驾驶摩托车肆意穿行在马路中间,他们完全不顾交通规则,在车流中随意左右变化车道。在市区公园路距离记者500米的地方,只听见远处一阵又一阵的“嘟嘟”声,几秒之后,记者看到一辆摩托车从眼前飞驰而过。
当日上午12时许,在市区西村十字路口记者看到,因为当时正是放学时段,成群结队的学生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他们全然没有注意到马路上的情况,几次差点与路人相撞。随后,又有学生戴着耳机,低头横过马路,丝毫不理会擦身而过的车辆。
对于这样的情况交警部门表示,边过马路边玩手机或做一些分心的事情,既不明智也不文明,尤其是在交通状况复杂的情况下,边走路边使用手机不仅自身很危险,而且还对其他行人和车辆造成了影响。
图为在市区铜城电信营业厅门前,一车占两位。
图为出租车为了揽客随意停放。
新闻推荐
图为市民在选购蔬菜。本报记者杨涛摄本报讯(记者杨涛)“菜价一天一个价,只见涨不见跌。”近期以来,不少到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惊呼,蔬菜价格又涨了!11月15日,记者走访市区几家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