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1.3%,创下10个月以来新低。专家分析认为,食品价格涨幅回落、非食品价格涨跌互现、翘尾因素作用,是影响8月份CPI的主要原因。未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物价将继续保持温和运行。
食品价格受基数影响涨幅回落较多
8月份CPI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具体来看,鲜菜价格环比上涨7.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统计局数据进一步显示,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受到基数效应的影响,食品价格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去年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6%,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环比涨幅,抬高了今年8月份的对比基数;本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仅为1.3%,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直接影响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8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对物价影响最为显著的鲜菜、鲜果价格,今年8月则呈同比下降态势:鲜菜价格下降3.9%,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六涨一降总体趋稳
8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居住、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5%、4.3%、1.5%、1.3%、1.3%、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2%。
服务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体现国内居民对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提升。
而随着暑期旺季结束,8月下旬旅游、航空价格明显回落,与7月份旅游、教育培训旺季时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这也导致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6%、0.1%。
居住类商品方面,租赁房房租价格已连续第七个月上涨,8月份环比涨幅为0.4%。
多因素影响物价将保持温和运行
1-8月,全国CPI上涨了2%。未来几个月物价将如何变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从影响CPI较大的食品方面来看,随着夏季特殊天气的结束,蔬菜等农作物生产逐渐恢复,商贸物流运输回归正常,食品及消费品价格的上行压力减弱。
另外,翘尾因素在8月份作用已经显现,其影响或将在未来几个月中更为明显。
从推升物价的因素看,9月份消费旺季使得未来猪肉价格下降动能减弱,肉价或将温和上行。
但非食品价格或呈现平稳增长。受原油价格震荡上升影响,石油相关消费品价格预计在低位运行中回升。田国强分析,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医疗、旅游等服务价格也将稳中有升。
业内人士综合分析,预计全年物价将保持温和运行。(新华社上海电)
新闻推荐
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制度,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负有重要责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研究工作时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