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赤水河畔古渡口,赤水河畔古渡口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9-18 19:44   https://www.yybnet.net/

发源于云南的赤水河,穿过川、黔、滇三省的名山大川,最后汇入滚滚长江。在川南黔北的赤水和习水两个县级市境内,曾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就是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 9月8日至10日,记者利用3天时间,奔袭数百公里穿行于古老的赤水河两岸,探寻千年古镇土城、丙安、元厚和二郎滩等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地方,红军经过的古城,如今已经成了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每天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如今,听红军渡口上的老人讲红军故事,看赤水河畔留下的红色遗存,已成了一种时尚。

地点:赤水市

“红军渡”寻找红色记忆

赤水河,地处特殊的丹霞地貌,由于地质特点,河水呈赤红色。当年红军渡河的地方,都属于这一特殊的地貌。如今,这里已经和我国其它多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能被红色文化所感染。

赤水市虽然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是一座山青水秀的古城。距离赤水市区40多公里外的元厚镇,就是当年红军渡赤水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居住的大多数房屋,都是当年红军住过的吊脚楼,这些依河而建的旧居,成了许多游客眼中的红色遗存。在元厚镇桂园村,赤红色的河水从这里拐了一个弯,如果不是之后的多次治理,这里的河水时常会随着暴雨上涨,可以想象当年红军渡河时的危险程度。

在桂园村河道边上,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纪念碑,上面写着“红军渡”三个大字。桂园村66岁的党支部书记肖义武说,元厚镇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之一。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中央红军主要是从这里渡河。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在沙滩上召开大会,当时许多老人都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当地村民还捐出20多只船帮助红军渡河。如今,一条高速公路从渡口上方穿越而过,直插赤水东岸的大山之中。而赤水河的红军渡遗址,仍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个渡河的故事。

渡河指挥中心设在丙安

进入深秋,黔北一带总是阴雨不断,眼前的这座古城——丙安,在雨中更显出历史的厚重。这座赤水市境内的古城,在81年前曾是红军渡河的指挥中心。

赤水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刘利平,对丙安古城的历史十分了解。历史上,丙安是川南入黔古道上的重要场镇、“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丙安古镇现存古建筑大体成型于明末和清代,因坡陡沟深的地势条件,这里的老城都是以吊脚楼的形式修建在巨石之上,被称为“危岩上的古镇”,有专家学者称这里是“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和“千年军商古城堡”。就是在这个渡口,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

沿着赤水河的古盐道,仿佛能听到拉船纤夫的号子声。巧遇阴雨天,丙安古镇的吊脚楼被云雾包围,一座奇特的古建筑群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听这里的讲解员介绍,丙安是一个军事要塞,这里修建了四个城门,将丙安镇包围其中,易守难攻,是红军渡河的指挥所在。如今,丙安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

地点

习水县

女红军街成全国“第一街”

穿过一座石碑楼,就走进了贵州省习水县的千年古镇——土城镇,它地处黔渝交界处的枢纽地带,依山沿河而建,著名的赤水河绕镇而过。在土城古镇的赤水河边上,有一条很窄的古街道,直接连接赤水河码头,两边的古建筑透出古老的韵味。和其它街道不一样的是,街道的门上都挂标着“蔡畅住居” “邓颖超住居” “贺子珍住居”“刘英住居”等女红军的名字。因为当年四渡赤水时,几十名女红军就居住在这里。

81年前,红军进驻土城后,为了方便女红军们生活,紧挨码头的这条小街上,住满了女红军战士,另外还住着一些年龄大的红军战士。后来,这条老街上还建起了中国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四渡赤水纪念馆工作人员钟杰梅介绍,长征开始时,这些女红军组成了一支妇女队,与中央纵队卫生部一起行动。红军到达贵州黎平后,她们被改编为干部休养连。她们的任务是随担架排行军,也要参加打土豪、筹粮筹款等活动,有时还得亲自抬担架、挑药箱、护理伤员等。红军指战员在土城逗留了6天时间。被编在中央纵队休养连的女红军们就居住在这条街上。因此,土城人把这条街称为“女红军街”。

古城建筑成红色文化符号

穿行于土城古镇老街,依旧保存着一份古朴幽雅,既有小青瓦、白灰墙的典型黔北民居,也有富商们留下来的西式洋楼,青砖高拱,宏大气派。在土城古镇老街上最让你动情的,还不是这里静雅的街景和古朴的风情,而是这里承载厚重历史以及流传下来的红军神奇故事。

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有三渡在贵州省习水县境内。记者沿河而行,眼前所看到的古城建筑,多数为红军渡河时的旧房子,一些红军将领的旧居和红军开会的旧址,均很好地保护起来,成了红色文化的符号,供游客参观学习。在赤水河边的码头,一块块石雕上,刻着四渡赤水的故事和毛主席的经典语录。

四渡赤水纪念馆工作人员钟杰梅介绍,土城镇的红色文化和“十八帮”文化是土城文化的重要一笔。说到红色文化,不得不说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毛主席称此役是他平生得意之笔。而对于土城来说,四渡赤水之战为这一座小镇增添了浓厚的红色情怀和历史底蕴。

土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文化遗产丰富,而由于红军长征时,土城作为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从而也被称之为“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钟杰梅介绍,土城古镇中的长长古街道,与赤水河并排而行,已有千年历史了,各家店铺门前悬挂着 “杂货铺”“苕丝糖”“客栈”等字样的布帘,迎风招展;店里陈列着各种商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一片繁荣景象。

村民悄悄上山给红军送饭

在遵义烈士纪念碑前方的小广场上,每天都有市民在晨练,孩子们穿梭其间,欢声笑语让这个地方显得有些喧闹。可是,1935年的遵义却没有这么一幅安乐祥和的画面。二渡赤水后,红军迎着春寒,再次回到了遵义。后面是紧追不舍的川军,前方是层层死守的关卡——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一触即发。那个下午,炮火声、厮杀声、冲锋的号角声响彻了整个娄山关。没有影像资料可以记录下战斗的惨烈,但是毛泽东的一首《忆秦娥》却道出了其中的悲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讲起娄山关战役,今年68岁的遵义长征学学会理事罗跃全激动地说,娄山关战斗,是红军长征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战。中央红军智取遵义城后,红一军团一部当即向北进军,第一次攻占娄山关从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战遵义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内,今年78岁的肖开基介绍,听他哥哥讲,当年两日恶战,连饭都没得吃,村里的村民就趁着天黑,将煮好的玉米和土豆放在背篓里,用大竹筒装水悄悄绕远路背上山给红军。娄山关镇杉坪村村民王善明说,他的二伯后来回忆,红军在他们家以前的老房子住过,有很多人,地上都睡不下。红军离开时找不到小路,村民就自发组织带路。

新闻推荐

桃李芳菲忆恩师

◎郭岐碧云天,黄花地,又是北雁南飞时。倏忽间,杜祖良老师离开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赤水河畔古渡口,赤水河畔古渡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