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那些老厂 那些记忆

来源:白银晚报 2016-08-1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乔斌文/图

白银毛巾厂、西北铜加工厂……上世纪60年代,这些国营老厂如日中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的发展,这些久负盛名的老企业渐渐湮没在城市的发展中。然而,这些白银土生土长的老企业,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铜城人的回忆,昔日生活区的繁荣景象牢牢地刻在了历史的画卷中。你或许是这些老厂的职工,或许曾经生活在这些老厂附近,这些老建筑有的已经消失在时间里,但是否仍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拆除中的长通厂旧厂区。

曾经的工具牌钥匙,如今已再无主人。

曾经火热的铜箔分厂如今已是大门紧锁。

曾经的“八八四”

“八八四”——距离市区约10公里,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建设时期,这个小山沟被选定建设当时中国三大铜加工厂之一———西北铜加工厂,数千人开始从上海、河南、安徽、东北等地涌进这个小山沟。

因为当时国防需要,西北铜加工厂得名“八八四”,到今天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原来的真名。但随着白银矿产资源的枯竭,“八八四”走向衰落,就像一名曾经功勋卓著的战将,现在已是英雄迟暮。

记者采访时,“八八四”退休职工74岁的高建国颇为感叹和失落。在高建国的记忆里,这里拥有中国最顶级的铜矿专家、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教师。而随着“八八四”的破产,这里的辉煌化为乌有。

“多少人是流着眼泪离开厂子的。”高建国回忆,那时候能在“八八四”工作,是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每到逢年过节,单位发的带鱼又宽又粗,苹果大的一个手掌都握不住……”高建国说,当时工资加上福利可以养活一家6口人。

厂区旁边有工会俱乐部、篮球场,还分布着幼儿园、子弟学校、发廊、菜市、杂货店、食品店、婚庆店、丧葬店。一个工人的一生,就像螺丝帽和螺丝钉紧紧拧在一起一样,一辈子不出厂区,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厂区内默默走完。

如今走在“八八四”老厂区,斑驳砖墙上的红色宣传画、生锈的工厂铭牌都曾经见证了这里的辉煌。曾经熙熙攘攘上下班的小路,如今杂乱凋敝,这些楼房的生命随着人们的散去加速死亡,在安静的午后,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热闹非凡,一个时代就从这里匆匆走过。

年纪越来越大的高建国很多记忆都开始变得模糊。但是他能记得40年前,自己在厂子里所有的片段。比如,工人们下班途中自行车的铃声响成一片、锅炉房里豁了牙的烧水师傅、洗澡堂里氤氲的水蒸气、家属区走廊里冒着热气的蜂窝煤炉子……

前几年,市区和厂区通了9路公交车,他便常会去老厂区看看,高建国告诉记者,虽然时代发展了,但只要站在这里,就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工作的样子,突然觉得恍如隔世。

远销美国的毛巾从这里生产

在市区109国道南侧,大片空地曾经是白银毛巾厂旧址。曾经考究的厂区大门早已被拆除。如今,人们或许只能从未曾变化的老地名中,回忆往昔的繁华。

下午2点,68岁的张淑华在自家的老楼里看电视。她是白银毛巾厂的老职工,1985年1月,白银毛巾厂建厂起,她便一直在毛巾厂工作直到厂子破产。“毛巾厂当时到底有多牛,我给你讲讲这个传遍了白银的故事。1996年,白银供电局老康去北京出差,回来时在北京大商场买了一对喷花毛巾,原以为是大城市生产的名牌产品,结果回到白银后,才发现是我们白银毛巾厂生产的,我们的毛巾别说在北京,还打入了美国市场呢。”张淑华大笑着说道,脸上难掩自豪之情。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在张淑华的梦中,还时常出现年轻时干活热火朝天的场景。“我是织造车间的工人,你不晓得,上班就像打仗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眼睛要一直盯着织布机上的细砂,几千根纱在梭子间不停穿梭,只要一出现问题,我立刻就能够发现。”张淑华翻出几张老照片,陷入了回忆,“工厂早都拆完了,但它一直在我心里。”

这个曾经辉煌的老厂在二十世纪初也未逃经济大潮的洗礼,以破产告终。但这并没有终结一代人与老厂间的故事。或者说,老厂让一代人的记忆,如此绵长。

拆掉的长通厂旧厂区失去的记忆

2011年,市区长通厂宣布破产。这家1965年从上海搬迁而来、名噪一时的电缆企业,正式以破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原来的旧厂区土地总面积近380亩,已经开发成清一色的高楼大厦,所以那些老厂房变得格外让人留恋。

即便不再是工人,即便已经搬出了生活多年的工厂家属区,那个“长通厂”依然还是存在的,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一种叫做“归属感”的东西。

65岁的刘学勇,20岁从繁华的大上海支边来到白银。他回忆,男人在工厂工作,女人在厂办大集体工作,孩子上子弟学校。“除了火葬场,长通厂厂区里什么都有。”刘学勇说,跟所有长通厂老职工一样,那些一栋栋并不高大的建筑群,紧凑坚固的俄式老房屋,整天轰鸣的机器声,是他们关于青春的全部记忆。

2011年,厂区被拆除,刘学勇心痛不已。转瞬间轰然倒塌的旧厂房,仿佛倒塌的是自己所有的青春记忆。“在持续发展变化着的白银,很多老样子都被新面貌所取代,而长通厂也似乎被遗忘了。”刘学勇说,这些年,自己梦里依然是厂房里巨大的机器,还有曾经的工友,但似乎都像那些已经拆去的建筑,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新闻推荐

新鲜核桃“抢先”上市受青睐

图为市民在选购新鲜核桃。本报记者杨涛摄本报讯(记者杨涛)“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时值农历7月下旬,正是新鲜核桃上市的季节,吃点应季的新鲜核桃,是入秋后很多市民的一种享...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些老厂 那些记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