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乔斌)目前正是夏秋服装换季之际,市民在各大商场和专卖店都会看到“打折”“降价处理”“挥泪大甩卖”等促销广告,面对如此诱惑的促销活动,市民该如何淘到真品,而避开那些混在促销活动中的“冒牌货”呢?
一件衣服两个价
家住市区永丰街小区的市民王女士7月底在中心街看中了一条连衣裙。“当时衣服售价620元,我觉得有些贵,便没有买。”8月21日,王女士又来到了该店,发现店内的夏装都在换季处理,每件夏装均有6折优惠,王女士找到自己曾经相中的连衣裙时,发现吊牌的价格已经变成了820元。
“我之前看到的价格是620元,怎么过了不到一个月,价格就变成了820元?虽然打了7折,可是比之前买才便宜了20多元钱,这商家怎么能够如此做生意呢?”王女士抱怨着。
打折衣服“规矩多”
市民曹女士也遇到了跟衣服打折沾边的烦心事。前不久,自己到步行街逛街时,被一家店铺的“全场4折”的海报所吸引,等试好了衣服,准备付款时,店家却告诉曹女士,他们店内打折的衣服只针对旧款,而自己将要购买的衣服为新款,不予打折,这让曹女士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顿时有种上当受的感觉。”曹女士回忆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暗藏不少“猫腻”的打折促销手段,在白银市许多商家内并不少见。比如,在市区北京路一商场内,某品牌专柜的打着“买一件送一件”“买满多少减多少”等宣传口号,等顾客被吸引进入店铺后,才发现买一件送一件的,都是指定的过季衣服;满多少减多少的结果是你永远不可能刚刚好凑满他们规定的数字。
购买打折促销衣物消费者留个心眼
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某些商家的打折促销只是一个“幌子”,实则是把低价商品重贴高价标签,然后再打折销售。对此,工商部门建议,消费者最好提前做些功课,可以先到网上查询真实价格,或多走几家店铺货比三家,从而了解想购买服装的真实信息。消费者要善于甄别,发现商家打折宣传中的不实之处,特别是对价格过低的服装要倍加小心。
此外,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特价、优惠、降价、促销等商品时,应特别注意产品是否注明因质量问题而降价。看清商品包装、购货凭证上的文字标志,防止不法经营者以“特价品”的名义销售“处理品”。同时,现在许多商家实行的“打折商品不退不换”属于霸王条款,商家店规不能违背国家“三包”规定,打折商品若有质量问题,应一律视为正常商品实行“三包”。
新闻推荐
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587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93%城镇登记失业率2.51%
本报讯(记者张萍通讯员苏统笔)9月12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以来,白银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构建统筹城乡平等就业的良好格局,保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截至8月,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