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群众生活困难,咱党员就得想法“托底”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5-14 19: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杜娜陈晓永

“多亏俺村党员带头,让俺知道种蘑菇这么挣钱。”4月23日,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北嵬石村,村民陈翠萍把蘑菇装到收购商的车上后和记者继续聊着。靠着种蘑菇,她家去年新盖了一间大瓦房,还买上了液晶电视和空调。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莱芜各个村居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使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改善。

党员带头种蘑菇

土地亩产增值50倍

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北嵬石村地处莱芜市北部山区。因为土地贫瘠,村民大多以种植地瓜、花生为主,土地亩产值不到1000元。全村368户,有315户是贫困户。

2013年,北嵬石村获得了30万元的***资金。通过多方考察,村党支部书记陈俊明决定以这笔资金为杠杆,发展蘑菇种植大棚和蜜桃种植,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两委”成员自掏腰包,带着党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去外地开拓思路。可考察回来,村民们仍是“心动,不行动”。

“老百姓有顾虑可以理解,但是光等着就会错过发展机遇,咱两委和党员先把头带起来。”于是,陈俊明第一个流转了206亩山场种植蜜桃,村主任吴仁新带头建起了蘑菇种植大棚,其他两委成员和党员也纷纷建起了大棚,栽上了果苗。

一个大棚投入十几万元,党员陈俊水心里也打怵。第一年,陈俊水的2亩蘑菇大棚就挣了10多万块钱。回本之后,他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才落地,并且又流转了部分土地,建起了第二个大棚,还种上了蜜桃。

看到第一批种植户发了大财,村民没有再说风凉话的了,纷纷开始种植蘑菇、蜜桃。很快,北嵬石村的蘑菇种植大棚达到102个,蜜桃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为了确保销路,北嵬石村建立了蘑菇和蜜桃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我们村现在已经有了两大支柱产业,一亩地顶50亩地,贫困户都脱贫了。”陈俊明说。

党员“能人”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良方

“多亏了村里的这些老党员,让我有能力支撑起这个家。”钢城区颜庄镇柳桥峪村村民李峰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7年前,李峰的父亲李永远在辽宁打工时意外从高空坠落,造成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每年仅护理费用就花费上万元。为了照顾父亲,李峰的母亲也无法外出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25岁的李峰身上。但是,那个时候在外打工的李峰每月的收入仅有1000余元,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因为一场变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户。

为了扶持这个家庭,柳桥峪村召开了党员会。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奇说,“帮不了李永远,就帮扶他的儿子,儿子混好了,父亲就饿不死。”

老党员田庆华一直在外经商,积累大量的从商之道,是村里公认的经营能手。在党员大会上,他结合自身特长,给出了让李峰在身边学习经营的“脱贫良方”。

经过田庆华手把手教授,李峰很快掌握了技巧。“既然出徒了就应该自立门户。”于是,田庆华帮着李峰开了一间农资店面,让李峰自己当起了老板。“现在每年的纯收入有几万元。有了这些保障,可以很好地照顾我的家庭了。”李峰说。

在柳桥峪村,像李峰一样接受党员帮扶的贫困户还有12户。今年,柳桥峪村召开了党员会,确定每两名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让党员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专长,把贫困户带动起来,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在老党员的带头示范下,李峰也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预备党员。他表示,如果以后有了经济实力,也会像老党员一样去帮助其他的贫困户。

党员开挖“扶贫沟”

给贫困户生活“托底”

4月22日,在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小下河村,几名村民正在村口的河沟里种藕。“等收成了,收入全部给村里的贫困户,这样他们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村支书李登玉高兴地说。

近年来,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莲藕种植业、种姜种蒜、在附近农产品加工企业打工等多种途径,小下河村村民大多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通过精准识别,村里还有14户23口人没有脱离贫困。

“把村口的那条臭水沟整理出来,种上莲藕,成立贫困户合作社,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划分藕池面积,有能力的自己种,没能力的由合作社打理,所有收益归贫困户。”李登玉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脱贫思路,得到了一致支持。

这条沟长600多米,最宽处6米,别看面积不大,可自打建村以来,村里所有的垃圾都往这儿扔,臭气熏天,而且,河沟里还长满了碗口粗的树,要整理成藕池,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这么大的工程量,村集体没钱咋干?于是,李登玉拉下脸皮找到流转村里土地的康富德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板,争取了1万元的启动资金和3000斤藕种。为了省下人工费,体力活全部落到了村里14名党员身上。小下河村在河沟上筑起了3道拦河坝,为了回填坝基,李登玉不顾刺鼻的臭味,第一个跳到齐腰深的河里,拿桶一点点地往外舀水。村里的文书李登武是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回填坝基砸黏土时,不小心将手砸伤,简单包扎后又重新回到岗位上。老党员李登华今年69岁了,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走路一瘸一拐,可是,治理水坝的一个月期间,他一天也没有落下。

“群众生活有困难,咱当党员的就得想办法‘托底\’。”李登华说,“这是20亩地,一个贫困户一年最少分1200元,产量大行市好的时候分的更多,不管谁遇到了困难,这条沟都能给他的生活托个底。”

新闻推荐

第9个方案依然没被采纳

□本报记者杜辉升本报通讯员辛有东“这两年,我们相继邀请了近十家规划设计单位对浮来山风景区进行现场把脉会诊,前后出具了9个设计方案。”6月27日,莒县县政府副县长王兴展对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群众生活困难,咱党员就得想法“托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