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北吹来的乡土风 ——读鲍十《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

来源:德阳日报 2016-01-13 21:22   https://www.yybnet.net/

□周兴华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和几个文友在西川佛都罗汉寺西厢园晒太阳喝坝坝茶,说生活中的趣事,聊写作的快乐和烦恼。一位小说家对我说:“总觉得你的小说不及你的散文语言鲜活灵动,建议你有选择地读点名家的书。”我请他推荐,他说:“先读读鲍十吧。”

我是早些年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记住鲍十之大名的。近些年又在文学期刊上读到过他的部分小说,多是写东北乡村的那些事。印象中,他笔下的村是小村屯,事是小事儿,人是小人物,但在山川草木和四时风光等自然风物映衬下,那些“小”又一线牵远近,圆转自如,渐次变大。从小中大成辽阔的东北平原、开阔的东北天空、豪情的东北人。

过几天,再逢这位小说家,未及寒暄,他就从旧色的挎包里取出鲍十所著《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送我。初捧,似有一股东北风拂来,印在封面上的大红花朵在阳光下犹是一件东北大花袄,瞬间就暖了心脉,急生亲近之欲。

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先在得胜台与老胡啃了酱猪手,喝了东北二锅头,憋得不行了,老胡带头,跑到大街上呲了一泡尿后,披着白雾一样的月光跑到大姑屯,看望了“还结结实实地活着”的大姑姑和大姑父,在二天堂遇到李疯子跳大神,到翻身屯又闻福旺子仅仅因为给怀孕的老婆秀芝摘了十几个青果,就被屯长金成和“情敌”佟彪以偷盗罪抓走,几个月后“因故死亡”……一路边走边看边听,过高步屯,趟笸箩洼,经滕家渡……抵达走马川,一位诗人在朗读:一个女孩走出了村庄/这是最后的村庄吗/小女孩的足迹,似是一首挽歌/献给炊烟和屋檐……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是鲍十乡土记忆的一部分。在黑龙江44年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东北有着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贫穷的记忆、对茫然和无助的记忆、对劳动的记忆、对感情的记忆……即便现居异乡,但内心仍存着故乡不灭的记忆,让他能随时调动出丰厚的生活积累,“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以万物苍生与人平等待之的创作姿态,在貌似松散和随意的叙述中,见素抱朴,又不浮光掠影。或人或景或生或死,皆可在历史和现实中自由出入,相交相融。明明是小说,又似散文;明明是传说,又像非虚构。“放弃了大,选择了小,放弃了诗意,选择了驳杂”,鲍十以灵魂还乡的方式,从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中一一寻找出一些被遮蔽忽略的事情:七里屯中因抗扰强拆被判刑变傻的“刘老板杀猪菜”店老板、石人屯徐贵的突然一升再升和骤然一降再降、连心屯中邬小霞从逆来顺受到惊世爆发、王官屯中书生哨官王兰斋与土匪老疙瘩的搏杀、西腰窝中被逼得举枪射杀多名干部和乡人的丁汉奎,以及四家子住着的“都是坏分子”……这些“小人物”和“小事件”将二十多个村屯串珠成链就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大事件,对历史的、政治的、人的命运、民风民俗等的写生、写意又写实,笔锋如刀,镂出一幅幅富有符号特性的东北剪纸画。不需要煽情和刻意烘托,读者便能在他质朴、感伤、复杂、冷隽、从容的叙说中,一阵一阵地被某个瞬间打动,震撼。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潜隐其间的深刻立意,感念东北乡村社会与人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沉浮。不由得唏嘘感叹“乡村文明的崩溃并不意味着乡村生活书写的终结。”或许会因为这样的书写而将美妙的乡村连同时光一起延续一起绵长。

鲍十自称不是一个机灵的人,可他却“欺”我太甚。这一趟奇异的旅程,心起起伏伏,情萦萦绕绕。常常是不经风吹,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往往是半句土话,欢笑便爬上眉梢。真是风雪惹得蜀人醉,直把东北当故乡。

“我当初能够坚持把这些作品写出来,没有选择中途放弃,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也包括对文学的感悟。自以为这些发现和感悟,都是有价值的。”这是鲍十在《自序》中说的一段话,照录于此。我是想说,那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小说家赠我的《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因缘,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鲍十漫笔神聚的语言饕餮盛宴,领略到乡土小说的一种新风貌。我逐渐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自以为都是有价值的,而且价值不菲,受益匪浅。

周兴华,自由撰稿人,在纸媒刊发各类文字百万;近年来试笔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胎神制造》(作家出版社)。

□周兴华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和几个文友在西川佛都罗汉寺西厢园晒太阳喝坝坝茶,说生活中的趣事,聊写作的快乐和烦恼。一位小说家对我说:“总觉得你的小说不及你的散文语言鲜活灵动,建议你有选择地读点名家的书。”我请他推荐,他说:“先读读鲍十吧。”

我是早些年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记住鲍十之大名的。近些年又在文学期刊上读到过他的部分小说,多是写东北乡村的那些事。印象中,他笔下的村是小村屯,事是小事儿,人是小人物,但在山川草木和四时风光等自然风物映衬下,那些“小”又一线牵远近,圆转自如,渐次变大。从小中大成辽阔的东北平原、开阔的东北天空、豪情的东北人。

过几天,再逢这位小说家,未及寒暄,他就从旧色的挎包里取出鲍十所著《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送我。初捧,似有一股东北风拂来,印在封面上的大红花朵在阳光下犹是一件东北大花袄,瞬间就暖了心脉,急生亲近之欲。

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先在得胜台与老胡啃了酱猪手,喝了东北二锅头,憋得不行了,老胡带头,跑到大街上呲了一泡尿后,披着白雾一样的月光跑到大姑屯,看望了“还结结实实地活着”的大姑姑和大姑父,在二天堂遇到李疯子跳大神,到翻身屯又闻福旺子仅仅因为给怀孕的老婆秀芝摘了十几个青果,就被屯长金成和“情敌”佟彪以偷盗罪抓走,几个月后“因故死亡”……一路边走边看边听,过高步屯,趟笸箩洼,经滕家渡……抵达走马川,一位诗人在朗读:一个女孩走出了村庄/这是最后的村庄吗/小女孩的足迹,似是一首挽歌/献给炊烟和屋檐……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是鲍十乡土记忆的一部分。在黑龙江44年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东北有着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贫穷的记忆、对茫然和无助的记忆、对劳动的记忆、对感情的记忆……即便现居异乡,但内心仍存着故乡不灭的记忆,让他能随时调动出丰厚的生活积累,“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以万物苍生与人平等待之的创作姿态,在貌似松散和随意的叙述中,见素抱朴,又不浮光掠影。或人或景或生或死,皆可在历史和现实中自由出入,相交相融。明明是小说,又似散文;明明是传说,又像非虚构。“放弃了大,选择了小,放弃了诗意,选择了驳杂”,鲍十以灵魂还乡的方式,从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中一一寻找出一些被遮蔽忽略的事情:七里屯中因抗扰强拆被判刑变傻的“刘老板杀猪菜”店老板、石人屯徐贵的突然一升再升和骤然一降再降、连心屯中邬小霞从逆来顺受到惊世爆发、王官屯中书生哨官王兰斋与土匪老疙瘩的搏杀、西腰窝中被逼得举枪射杀多名干部和乡人的丁汉奎,以及四家子住着的“都是坏分子”……这些“小人物”和“小事件”将二十多个村屯串珠成链就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大事件,对历史的、政治的、人的命运、民风民俗等的写生、写意又写实,笔锋如刀,镂出一幅幅富有符号特性的东北剪纸画。不需要煽情和刻意烘托,读者便能在他质朴、感伤、复杂、冷隽、从容的叙说中,一阵一阵地被某个瞬间打动,震撼。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潜隐其间的深刻立意,感念东北乡村社会与人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沉浮。不由得唏嘘感叹“乡村文明的崩溃并不意味着乡村生活书写的终结。”或许会因为这样的书写而将美妙的乡村连同时光一起延续一起绵长。

鲍十自称不是一个机灵的人,可他却“欺”我太甚。这一趟奇异的旅程,心起起伏伏,情萦萦绕绕。常常是不经风吹,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往往是半句土话,欢笑便爬上眉梢。真是风雪惹得蜀人醉,直把东北当故乡。

“我当初能够坚持把这些作品写出来,没有选择中途放弃,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也包括对文学的感悟。自以为这些发现和感悟,都是有价值的。”这是鲍十在《自序》中说的一段话,照录于此。我是想说,那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小说家赠我的《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因缘,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鲍十漫笔神聚的语言饕餮盛宴,领略到乡土小说的一种新风貌。我逐渐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自以为都是有价值的,而且价值不菲,受益匪浅。

周兴华,自由撰稿人,在纸媒刊发各类文字百万;近年来试笔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胎神制造》(作家出版社)。

新闻推荐

演双簧怨“枕边风” 玩权势岂能善终

□彭忠富(绵竹)原国资委主任、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其妻史奎英和其子蒋峰相关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蒋氏夫妇被查,源于在周...

相关新闻:
粥香飘腊八2016-01-18 21:22
猜你喜欢:
评论:(东北吹来的乡土风 ——读鲍十《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