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壕巷41号,有一家历史久远的钟表批零维修店,至今35载有余。虽然,如今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已经替代了手表的功能,修手表的顾客寥寥无几,但88岁的张镇龙老人仍每天准时开门营业,打算用余生的时光陪伴钟表维修店“朝出日落”,演绎最凄美的坚守。
达城永丰街
老钟表店曾经辉煌过
近日上午8时,社区记者来到永丰街,恰逢张镇龙老人起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打开店门,撑出幌子,迎候新一天的灿烂阳光。
据张镇龙老人讲,1980年,他在达城永丰街开办了这家钟表维修店。那时还没有手机,但有一块名牌手表,已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珍贵身份”的象征。因家里穷,张镇龙无力拥有一块哪怕最便宜的手表,但聪明的他却有一身修表的“绝技”,因而萌生了开钟表维修店的念头。张镇龙称,当时的上海、飞亚达、双狮等国产品牌是手表店的“常客”,进口机械手表也修过不少,还曾帮人修过价格昂贵的劳力士手表,维修过的手表最贵的近20万块钱。
张镇龙说,开店之初那些年,生意很不错,自己年轻精力好,曾经有过一天维修50块手表的记录,他精湛的技术也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社区记者在张镇龙简陋的门市上看到,近20平方米的小屋,除了一张修表桌之外,剩下的都是他的心爱之物——手表及配件。在窗台边高高的木柜上,几层厚厚的手表配件都已布满灰尘。只有桌上一些修好后忘了来拿取的各式钟表,昭示着钟表维修店曾经的辉煌。
生意冷清仍选择坚守
自2005年以后,随着手机成为大众消费品开始普及,修表行业逐渐没落,钟表维修店的生意也变得冷清起来。但对张镇龙老人而言,数十年的钟表情结却割舍不去,他决定纵然生意冷落也要坚守。张镇龙老人说:“虽然手机数码时代终结了我一手修表的好手艺,近几年来不曾再修过一块手表,但我仍要每天开门营业。”
在与记者的摆谈中,最让张镇龙老人伤感的不是店里没有生意,而是自己的修表手艺绝活面临失传。“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哪个看得起这不挣钱的‘闲活\’,也不愿意学这已过时的手艺。”张镇龙老人称,就连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学老人的手艺,所以,修表绝活濒临失传才是张老最伤怀的悲凉,老人无奈地感叹:“现在我依然选择坚守,也算是对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的一种留守和纪念吧!”
(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新闻推荐
对孩子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