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领头人的风采

来源:济南日报 2015-09-14 18:02   https://www.yybnet.net/

周吉勇(中)与村内党员谈话聊天。(张素芬 周腾飞 摄) 朱延英在村庄整治现场。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班子的主心骨,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农民群众的当家人,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一个好的农村带头人身上总能看到其中的部分特点。

在近期的基层采访中,记者就接触到两位这样的书记——天桥

周吉勇∶这个﹃村长﹄不简单■天桥区大桥镇政府驻地向西5公里,便是周吉勇生活了57年的地方——大庄村。他就在这个偏远的村庄里,洒下创业激情与希望,俯下身子为百姓谋福利。

放弃高考扎根故乡

1976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周吉勇与4名同学一起回到了从小长大的村子,怀揣着梦想与激情,5人“联名上书”,给村党支部写了一封公开信,请求批准一个40余亩的农业试验田研究项目,培育优良玉米品种,准备甩开膀子在农村这块热土大干一场。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看不到希望,同学们一个个放弃离开,周吉勇自己势单力薄,最终没有坚持下去。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周吉勇立刻捧起书本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刚恢复的1977年高考。然而,面对村里的干部和群众的不舍,纠结苦恼后,周吉勇最终放弃高考,决心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从大队文书,到副书记兼文书,再到书记,最后是书记、主任一肩挑,他肩扛村庄发展重任已走过36年。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在大庄村,祖祖辈辈都靠土地挣口粮。周吉勇却看到了传统土地种植模式上的弊端,于是他决定改革创新。在他的带领下,村庄开拓出可耕地600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排水沟3000米,过路桥涵100余个,投资2万元加宽生产桥,新开挖河道、田间沟渠1500米、土方5000立方米,实现了“河河相通、沟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防汛抗旱和夏粮、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农作物产量上去了,农民增收水到渠成。

针对小麦、玉米产量低、创收少的情况,周吉勇专门咨询种植专家,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小麦和玉米良种,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大截。他还注重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棉花种植、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用小推车推出“致富路”

农业增产了,新的问题随即冒出:村里的路不通,狭窄难行,瓜果蔬菜虽然丰产丰收,但本村内却没有像样的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周吉勇当即决定为百姓修路。

一番宣传发动后,周吉勇带领全村村民义务修路,调用土方垫路,分任务到户,干部与群众无丝毫差别。凭着一股子韧劲儿,他愣是带领村民用小推车推出一条长1500米,宽6米的出村中心公路,成为黄河北第一条柏油路。2004年,他又将该路由6米拓宽至10米,抬高20厘米,同时硬化4条村中街道,方便群众出行。

“我既然干这个村支书,就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周吉勇上任后一直坚守的承诺。腰包鼓起来,周吉勇将工作重点转向民生工程。

他筹集资金80多万元,栽种雪松、黑松、龙爪槐等树木,绿化村中道路,同时利用空闲地规划农作物秸秆堆放场所,鼓励群众对牛、羊等家畜进行圈养,有效改善了环境面貌。又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对全村4万多米电网线路进行改造,安装路灯150余盏。

村民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路平坦了,花草种上了,就连家里的厕所也都全部改成水冲式的了,可周吉勇为民服务的脚步并未停止。

2006年,他没让百姓掏一分钱,完成了全村的自来水安装工程,结束了全村祖祖辈辈吃苦水、咸水的历史。他还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占地30亩的文化大院,建起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和占地16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配齐各种健身器材,安装了石桌石椅和2盏千瓦射灯,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周腾飞)长清朱延英∶这个女书记会﹃十八般武艺﹄■长清区归德镇平房村的朱延英是长清区为数不多的女村支书。然而就是这个女汉子,留给村民的印象却是:“我们书记会‘十八般武艺\’,在村里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事。”

“女汉子”不怕弯腰求人

2013年,她被推荐接下了村里的“烂摊子”。这样的“走马上任”首先引来了丈夫田光喜的反对:家中有大型农业机械,儿子在部队服役,又有了孙子,女儿上高中,日子红红火火,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却干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不纯粹是找苦找累找麻烦吗?丈夫说服不了朱延英,就打电话让儿子劝说。然而,朱延英主意已定。

刚一上任,她接受的第一个考验是修路。村里的主街道由于常年失修,一到雨季就被淹,积水深达40厘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没有资金,怎么办?朱延英拿出家中的3万元钱,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她找到自己的亲友借钱,她借助区自来水公司“第一书记”驻村机会,说服长清自来水服务中心帮忙出资修路,最终筹措足了资金,找来施工队,用5天的时间,修完了这段路。在这五天中,朱延英盯靠在施工现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饿了随便吃点东西,晚上累得和衣而睡。路修好了,朱延英却病倒了。村里年近80岁的田广生老人到医院看望朱延英时,含着热泪说:“延英,你是操劳累病的啊。”

“女汉子”亲力亲为

朱延英“爱操心”,有时累极了,也会抱怨没人帮忙拿主意。但是发完牢骚,该做什么她照旧。

在村庄整治时,有一户村民在家门口堆了一些柴草,需要清理掉,在场的人说,给这家说一声,让他家自己清。朱延英说:“他家就是一个妇道人家在家,男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如我们动动手,给她抱走。”说着,朱延英就抱起了柴草。别人一看书记下了手,于是就都动起了手,没抽颗烟的工夫,柴草就清理干净了。

朱延英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留老人在家,无人照料成了问题。于是,她又开始筹措资金50万元,将废弃的老学校教室进行整修,配齐床铺、吃、住、娱乐的所有设施、物品,建成幸福院和村幼儿园。朱延英介绍,村里将幸福院与村里的幼儿园建在一起,实现了老人与小朋友结成“亲情对子”,同吃同玩,不仅营造了活泼、欢乐的氛围,也让“孝老”观念根植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女汉子”汗洒群众致富路

平房村是一个平原村庄,1800亩耕地,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朱延英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她通过联系区农业局、农技站等部门进行合作,建起了1500亩的“新农科小麦培育良种基地”,并且流转土地100亩,建起蔬菜大棚。朱延英还带头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她把自家3.8亩责任田全部当成试验田,种植了冬青、紫叶李等苗木,还试验种植了半亩葛根,效益可观,明年将在全村进行推广。

“以德树人,以情暖人,以理服人。”这是朱延英的工作方法。村西田间道路上的杨树进行了承包,承包期一到。由于树木高大,影响了周边群众庄稼生长,群众意见很大。朱延英耐心做承包户的工作,讲明利害关系,从法律和情感上进行说服,最后,终于做通了承包户的工作,将树木伐掉,缓和了群众之间的关系。

“只有扎扎实实为群众干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当好群众领头雁。”朱延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已经60岁,但每天忙忙碌碌的她却精神奕奕,只要有村民有事求她,她都会尽力而为。辛勤的汗水,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组织的肯定,她被评为长清区劳动模范、区、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马光仁 张兆斌)

新闻推荐

在这里,你可以春游赏花 农业采摘 探古寻幽——长清美丽乡村等您来踏青

西李村的“四德”主题广场方峪觅古岚峪村大峰山齐长城遗址南凤凰村别具一格的文化墙金庄村街景西龙湾村美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马套村打造的民宿岳庄村蝴蝶兰基地拔山村水韵2013年实施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领头人的风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