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志(古蔺)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吝啬鬼的典型代表,让人印象深刻。但谁又会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葛朗台式”的人物,还是个贪官。他就是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一方面他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另一方面,他又在生活中极端节俭。为了省汽油钱,他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平时穿着也不讲究,都是掉色破损的旧衣裳。(环球网 7月13日环球网)
时代已经改变,要判断一个官员是清官还是贪官早已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为了省汽油钱,他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平时穿着也不讲究,都是掉色破损的旧衣裳”本是一个清明的共产党人形象,然而,朱冬生却“大肆受贿,把持审批权,搞权钱交易”,终因犯受贿罪被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更令人惊讶的是,法院最终认定的朱冬生的受贿金额,接近200万元。
作为一名“为了省汽油钱,他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平时穿着也不讲究,都是掉色破损的旧衣裳”的官员,按理说是一个能过苦日子的人才对,为何又成了贪官呢?朱冬生解读为“穷怕了”心理作祟。朱冬生幼年时父母离异,由祖父母养大。为了糊口,和哥哥曾在村里替人打零工生活,“在马路上跌个跟头都恨不得抓把泥回家。”朱冬生在案发后形容当时的窘迫。
朱冬生的经历让笔者不由得想起当前贪官们“落马”后写忏悔录时最常用的开头“我是农民的儿子……”。朱冬生的“落马”,再次丢了“农民的儿子”这一身份的脸。但官员贪腐的根源终究不是“穷怕了”那么简单的心理才是。不然,为何衣食无忧之后仍然不“收手”呢?
朱冬生案无疑给当前那些热衷于“作秀”的官员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因为“坐公交下乡买豆腐”再难看出官员是否廉洁。相信经历了“坐公交下乡买豆腐”的官员不一定是清官的“洗礼”后,“记者地铁站偶遇某某书记”、“记者公交车偶遇某某县长”这些“作秀”的新闻会有一定数量的减少,而留给社会的将会是官员更加务实的作风。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中央纪委案件监管室案件协调处处长韩晋萍29日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说,从党的十八大到今年6月份,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案件同时,已有效挽回经济损失387亿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