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80%、60%、85%以上。建成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40个;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万名农村居民拥有1名全科医生,实现建强体系、建优队伍“双建”目标。
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城乡群众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3项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0%、50%。实现优化资源、优化服务“双优”目标。
原则上每千服务人口配备不少于1名村医,自2015年起,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周,每3至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不少于1次;全面落实各级财政对村卫生站建设、村卫生站实施基本药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般诊疗费等补助政策,推进养老机制和退出机制“两制”建立。
2015年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采购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达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采购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达65%以上;村卫生站采购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达70%以上。落实好“双严”政策,即:严格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非基药规定,严禁基层采购使用自费药品耗材。
关键词:改革亮点
创新个性化健康服务方式——2015年,签约居民在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各类个性化服务。强化“老幼病孕”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针对群众不同健康需求,设计多种“定制包”,如基本免费服务包、健康体检服务包、个性定制服务包等,将疾病预防、慢病防治、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健康管理工作打包落实,将签约服务向全程式医疗健康模式推进,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新农合“扩面提标”与“托底救急”相结合——稳步推进新农合筹资、补偿、实际报销比扩面提标,不断健全大病保险制度,织牢大病医疗保障网,积极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逐步推行新农合县域间异地结报。
打造15分钟健康圈——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建设规范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档案管理电子化、主动服务人性化、片区责任网格化、中心与站管理一体化”“六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整、执业规范、就医方便、群众信任”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健康圈”盖边沉底,社区卫生服务便民可及。
打造全程健康服务链——着力建立健康管理制度,推动基层运行模式由以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向健康管理转变,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预防干预、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健康跟踪 、康复保健、卫生咨询为一体的全程健康服务链。
加快建立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合实际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稳步扩大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新闻推荐
新华社职称论文一个医生,论文数量和临床医治成效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署名研究文章多少究竟哪个更关键?答案貌似是清晰的,现实却是模糊乃至相反的。职称论文遭遇诟病日久,人们年年骂,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