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珍老人看电视,蒋亨寿在一旁看书陪伴。
1902年出生的周纪珍老人已有111岁,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灾后重建等国家重大事件她都经历过。近日,记者来到旌阳区孝泉镇红豆村,听周纪珍老人讲述她百年岁月中看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由于年岁已高,周纪珍只记得大概的事件,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很模糊,在其83岁侄儿蒋亨寿的补充讲述下,记者记录下这位百岁老人的世纪回忆。
解放前,由于自己没有子女,周纪珍老人及其老伴一直和自己的姐姐一家住在一起,一家14口人,靠租种地主的地过着生活。1949年,新中国成立 。“生活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在土改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周纪珍全家14口人每人分了一亩田,开始有了自己的田地,但由于大部分地为旱地,仍然以吃粗粮为主,“日子虽然清苦,但不用交田租,自己给自己干活,心里是轻松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是国家建设初期,也是日子最为艰难的时期,活路多吃不饱。1982年,包产到户。“活路轻松多了,各种各的田,人也轻松了,产量也提高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手上有了现金。”据周纪珍的回忆,在1978年至1985年间,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整个农村出现了一番新景象。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蒋亨寿的父母死得早,父母和姨丈去世后,蒋大爷承担下供养姨妈的责任。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了挣更多的钱,蒋亨寿到城里修人民渠,回来后想做点小生意,但由于当时的政策限制,一直没有做成。“1978年,改革开放,国家提倡个体经营,第二年,我开始做生意。”蒋大爷骑着当兵的孙儿花了170元给自己买的永久牌自行车,把自己编好的捆猪绳拿到镇上城里卖,很快,他就赚到一笔钱,他用赚的钱买了一辆三轮车。这个时候,蒋亨寿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周纪珍也已近八十,不放心年迈的姨妈一个人在家里,也是想让姨妈进乡进城见识见识,每到赶集日,他就用装满捆猪绳的三轮车带上周纪珍赶场去。现在,家里的三轮车已经换了几个了,但当初做生意的经历成为两位老人的开心回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子越过越好,交通也越来越便利,但周纪珍出门的次数却越来越少。“每次叫她跟我一起出门,她都不愿意,不想走。”蒋大爷说。“其实我就是觉得,我们农村现在也挺好的。房子是地震后新修的,水泥路户户通,看病有新农合,什么都方便,跟城里一样,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周纪珍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看看打仗片,帮助扯扯田里的杂草。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虽然周纪珍年事已高,眼睛却跟年轻人一样灵动,生活能自理,连头都自己洗,记忆中只有开心的,对于不开心的往事,通通自动忘记,可能这也是她长寿的最大秘诀。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里,周纪珍是大家的“老宝贝儿”,时刻让她保持愉快的心情,越活越年轻是大家最大的心愿。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新闻推荐
5000领导“扎堆”社团 “官员影响力”无边界? ——巡视组点名“干部兼职”透视
从研究会、促进会到学会、协会,原本是民间性质的社团组织,如今却是干部“扎堆”,“官味”十足,有的甚至沦为不当利益的“输送带”和四风蔓延的“灰色圈”。湖南清理在社会组织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4332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