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比如王安石的《上仁皇帝言事书》,就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除了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还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这是不是和“申论”中先要分析问题,然后要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呢。再比如《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辞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立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 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对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王安石的部分山水游记散文,更是唯美简练。比如其写的《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用自己游山洞的简单经历说明了大道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另外,王安石的诗歌也自成一家。“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比如《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后来,王安石退休隐居,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 (二十三)
新闻推荐
爸爸:您好!昨天下午,我做完作业。打开电视。北京台正在播放《养生堂》,节目内容是如何护肝养肝。我看到电视上,正常人和吸烟者肝脏对照的画面,叫人触目惊心。正常人的肝脏红润亮泽,而吸烟者的肝脏暗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