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脚下干净的小湖周边已成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北园街道多措并举集辖区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促进创卫,目前辖区内各社区均已面貌一新。 (张素芬 摄)
6月13日10:00,天桥区北园街道凤凰山社区居民刘中兰坐在社区一角的石凳上乘凉休息,感觉很惬意。“现在每天都能看到10多个环卫工人在社区内打扫卫生,柏油路铺上了,草皮也种上了,走到哪都觉得舒服。”凤凰山社区只是北园街道勠力创卫的缩影。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北园街道以创卫为抓手,攻克城市设施基础差、外来流动人口多等难题,投资3000余万元整脏治乱。决战创卫,北园冲锋号已然吹响。
发动 每天千余人上街创卫
走进北园街道,处处可见这样一些身影:他们手持清扫工具,走街串巷,或清理垃圾死角,或蹲点整治占道经营……创卫以来,该街道组织城管委、执法中队、各社区综治队员、居民志愿者、机关干部等1000余人,每天上街带头创卫,从早晨5点到晚上10点,一坚持就是两个月。
今年3月,全市创卫刚起步,北园街道立即行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创卫指挥部,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和机关科室包挂社区,率先吹响创卫冲锋号。攻坚阶段,街道加大力度,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创卫,进而激发居民热情。目前,街道内已有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创卫活动9000余人次。
创卫浓厚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宣传发动。为此,北园街道在辖区主次道路安装创卫宣传、健康教育等大型广告牌匾、道旗6000余块,各社区安装健康教育和创卫宣传栏1000余处,发放创卫宣传材料2万余份。“这些警示标语,能随时提醒大家保持卫生,提高创卫参与意识。”荷香村居民张秋菊说。
除脏 全覆盖清除垃圾死角
北园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基础条件落后,外来人口22万,占总人口的74%,群众创卫意识需要引导提升。这些劣势因素加大了创卫难度,使街道面临统一民心、市场整顿、河道治理、开放式小区环境整治、片区开发环境卫生等诸多难题。
统观大局,该街道将创卫重点之一放在除脏上,竭力整治辖区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死角。街道内开放式小区居多,由于缺乏物业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各社区软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因此,街道和社区持续投入,整治提升36处开放式小区和老旧村居环境,粉刷墙体40万平方米。
目前,荷香村、凤凰山、杨庄、梁府小区等社区已经换新装展新貌。
此外,街道投资购置5000个垃圾箱,清理垃圾8000余立方米;新增河道专业维护人员70名、垃圾打捞船只20艘,加强清理保洁8条河道;改造提升杨庄、清河等农贸市场6处;改造提升旱厕20余处;取缔废品收购点20余处;整治规范“八小”行业1500余家、取缔30余家等。
治乱 “清、倾、请”规范摊位秩序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停车是创卫工作的一块“硬骨头”。北园街道辖区占道经营整治难度格外大,考虑到摊贩多为外来人口,该街道没有采取强制取缔办法,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实施“清、倾、请”三步走策略,既保障摊贩生活收入,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求,又方便环境卫生集中清洁。“三步走”步骤中,“清”即清理北园大街、明湖北路、历山北路、联四路、水屯路等11条主次干道上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行为及不规范广告牌;“倾”即在居民聚集区,倾心打造清河步行街、柳云高架桥东、国棉一南门东侧等9条经营街巷和临时菜市场,允许商贩在规定时间内经营;“请”即将主次干道清退的摊贩请到固定便民摊点内规范经营。为有效治理辖区乱停车问题,街道出资在历山北路、水屯北路等27条主次干道及社区道路画线,规范停车位管理。
每日自查曝光,每件整改落实,北园街道将创卫视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面貌的有利契机,多方筹资,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促进创卫。街道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演绎着长效惠民生的创卫理念。
(本报实习生 张素芬 记者 芦金亮 通讯员 张铎)
新闻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天桥乡村刮起“美丽风暴”
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随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如今,人们憧憬的美丽乡村环境,正在天桥区乡村中如画般徐徐展开。墙体粉刷一新、街巷干净整洁、剪纸美景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