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家庭照片,魏宝玲泪流不止。记者秦聪聪摄□记者秦聪聪
王延增,生于1961年,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北古石村人,2014年3月1日遭遇车祸颅脑严重损伤,苦撑一年后,2015年5月15日10点42分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去世。
他早在这场意外前就决定要在某天把自己身体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如今,王延增去世了,而他离世后留下的肝脏、肾脏和一双眼角膜,将让5个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陌生人重获新生。家人说,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换了种方式活在人间。
回家路上遭遇横祸
15日上午11点,记者在山大二院第二手术室外见到已经哭红了眼睛的魏宝玲时,她的丈夫王延增正在手术室里进行器官采集手术。9点多,魏宝玲和儿子王雷在病床前与王延增说了会儿话,作最后的告别。10点38分,王延增被撤掉呼吸维持设备,10点42分,宣布临床死亡。
2014年3月1日晚上7点多,魏宝玲在家里突然接到了王延增朋友的电话,说王延增脑出血,正在滕州市中医院,让她赶紧去。“怎么可能?他早就回老家了!”魏宝玲不相信,因为那天下午4点多时,王延增还打电话告诉她,他要按例回老家给80多岁的老母亲做饭,不回市里了。按照时间推算,王延增应该早已和母亲吃完晚饭了。
等魏宝玲赶到医院时才知道,王延增不是脑出血,而是因为车祸造成严重的颅脑损伤,颅骨多处骨折,头部已经变了形状。
后来,魏宝玲才知道,丈夫在骑电动车行至村口时,被后方的一辆摩托车撞飞出去,肇事者逃逸。村里人后来看见电动车压在一个人身上,拨打120后,等急救人员把他从地上抬起来,才知道已经面目全非的伤者是王延增。根据王延增脑部已经凝固的血液来看,被发现时距事发应该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左右。而后来辗转找到的肇事者回忆说,那天他喝了一斤多白酒,根本不知道自己撞了人,还以为飞出去的是自己。
卖房坚持治疗一年
翻出丈夫的照片,魏宝玲又哽咽了。“大夫当时说,救和不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可是,魏宝玲不死心,央求大夫保住丈夫的生命。但由于重度颅脑损伤,他虽然有自主呼吸和心跳,也仅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命,不会醒,不会思考,不会说话。
重症监护室的花费,一天就要一万元,还不包括手术费用。不过,能看着丈夫在身边,魏宝玲就已经很满足了。就这样,王延增在滕州住了两个月的院。这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儿子王雷也是频繁奔跑于两地,本来计划结婚的他,不得不将婚期一拖再拖。
然而,两个月来,王延增的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由于胃部反流,他们又转院到了省立医院,一住又是五六个月。这期间,魏宝玲一直随身带着丈夫被撞掉的头骨,不过修复手术并没有用上。
本希望新农合能够报销一部分费用,但因为找到了肇事方,没有办法报销。为了给王延增看病,家里已经陆续花费了近60万元,家境贫寒的肇事者仅仅给了4000元。为了给丈夫治病,魏宝玲把城里的住房都卖了,全家和亲戚都倾尽了全力,直到实在难以为继,去年9月出院回到老家。
让他换种方式活在人间
眼看着王延增康复希望渺茫,身体各器官也在一天天衰竭,回家后,他们联系了当地红十字会。
“这是他的心愿。”魏宝玲说,丈夫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以前在家里看到电视上有捐献器官的报道,就与她商量,如果哪天去世了,一把火烧掉太可惜,要把身上有用的器官捐出去,“肝、肾、眼角膜,能拿去的都拿去。”
后来,魏宝玲和两个儿子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签了器官捐献登记表,表示愿意将王延增的器官捐献出来,“让他换种方式活在人间”。
“中国人多,好像生命不值钱,但是哪有人不渴望生命。”魏宝玲说,哪怕有一丝希望,她也不会放弃,可是奇迹终究没有发生。13日,王延增出现呼吸衰竭,胃水肿也难再进食,看到父亲在床上憋喘的模样,小儿子王雷说,实在没有费用再让父亲接受治疗,但希望父亲能够平静地走,也把要捐的器官在状态好一点时捐出去,于是,他们联系了红十字会,被接到了山大二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下午2点51分,王延增肾脏摘除手术已经结束。在医护专用通道,医生从王延增大儿子王浩手中接过了准备好的寿衣。得知不能亲手为父亲穿上寿衣,王浩垂头恸哭。随后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魏宝玲和两个儿子以及三个近亲属来到至善楼一楼等待告别遗体。遗体告别之后,王延增将由灵车送往火葬场火化。
下午3点40分左右,殡仪馆的灵车已停在医院门口。亲属依然在等待,王雷从医院外买来几个包子,招呼同行的亲属吃饭,但娘仨却一口也吃不下。
记者从山大二院获悉,肾脏移植手术约持续到下午5点,而王延增的肝脏和一双角膜也会尽快移植到需要的患者体内。记者从省红十字会获悉,王延增是山东省第229例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推荐
规模宏大的横店影视城。资料片□记者田晓晨生活日报1月4日讯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