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之夜年度“好声音”的产生,陪伴观众走过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终于落幕。在大量同质化的跟风和模仿包围中,《好声音》为何异军突起?在炒作、出位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代名词的今天,《好声音》的热播启示了什么?
《好声音》是否真好
一档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的《中国好声音》在7月横空出世,给中国的电视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国家广电总局的节目监看点评这样评价:“这些普通人的非凡演唱实力和对音乐梦想的追求让人动容,而导师们的点评也温情真挚,且不乏生动。整个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气氛热烈感人。”
《好声音》不仅牢牢吸引住了传统的收视人群,还将知识分子、青年人等此前几乎与电视“绝缘”的群体吸引过来。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通过个人微博说,自己“一口气看完不禁叫好”;影星姚晨称赞“节目真挚,嘉宾真挚,评委真挚”;导演冯小刚则感叹被学员真挚的感情“猝不及防撞了怀”。
《好声音》会不会昙花一现
《好声音》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与其他综艺类节目相比,其精良的制作给人印象深刻。
一档有持久生命力的节目,不仅要好看,还要通过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中国传媒大学学者徐帆表示,《好声音》的背后,流淌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正因为此,坚持通过歌声赢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维真,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背负工友梦想而来的航天科工云杰,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才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
然而,在节目热播的同时,也有人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和意见。他们中,有人批评部分选手存在身份和故事造假,有人质疑专业选手和业余歌手同台竞技是否公平,有人则担心优质学员资源枯竭导致节目难以为继。在充分肯定《好声音》的同时,业内也在质疑:第二季的《好声音》还能持续这样的火爆吗?高投入高产出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会否难以为继?它会不会也像中国其他几档曾经非常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一样,盛极而衰,甚至昙花一现?
电视综艺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从一枝独秀的《超级女声》到帮助都市男女寻找真爱的《非诚勿扰》,再到街谈巷议的《好声音》,短短7年,热播节目繁荣了中国电视屏幕的内容表现,将观众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世界。而与此同时,也带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过了风光无限、却又备受争议的7年。
4至5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生命周期,许多成功的节目都没走出这个盛极而衰的怪圈。选秀类节目曾引发全民热潮,但这类节目终因路子越走越窄、沦为娱乐流水线产品而难以为继。而后婚恋交友被搬上秀场,一度风靡国内,但这类节目因炫富、“毒舌”和过度炒作而备受公众诟病。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如何跨越“七年之痒”?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来自于对国外成功节目的“山寨”和模仿。山寨之后还有山寨,并一度陷入“连环抄袭”的怪圈。短短7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长足进步。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认为,一档成功的节目,必须符合“品质、品位、品格”三个条件:制作精良,画面好看,给人以视听享受;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高度;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好声音》符合了前两项,但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电视综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电视综艺能由模仿和学习转为原创,并实现价值观和表演模式的输出,那中国的电视综艺或许能够创造真正的神话。”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10月9日,姚明向球迷赠送篮球。当日,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百万投篮”大行动暨阳光体育大联赛——投篮比赛启动仪式在姚明母校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举行。姚明与刘炜一起与学生互动,号召更多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