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你的信息被谁泄露?

来源:德阳日报 2012-08-21 03:32   https://www.yybnet.net/

最近江苏曝出新闻,因违规泄露3.2万客户资料,江苏银行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该事件也再次引发公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在某个慵懒的周末上午,被广告短信和骚扰电话轮番轰炸到无名火起……谁没有类似的不快经历呢?我们正处在某种意义上的“证件社会”,办任何事首先需要自证身份,从提供电话、通讯地址开始,填写各种表格,签名,再到各种证件验原件留复印件……市民必须习惯这样的规则,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因此加大。当你接到某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一张口就亲切地叫对你的姓名,随即询问有无买房考虑进修计划贷款需求移民意愿,或热情推销房产保险理财产品……你怒了,拨打运营商热线,电话那头声线甜美的接线小姐深表同情但无能为力投诉无门,真的是躺着中枪了!

实际上运营商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他们有屏蔽广告骚扰短信的“特殊号段”,而不够“特殊”者自然无法享用。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谁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

2009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将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入罪,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可以明确,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或上述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犯罪的,相应的罪名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而信息获取者,相应罪名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由此看来,江苏银行的做法不仅违规,而且违法,仅由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显然是惩处力度太轻,犯罪应该由法院来审判,以确定轻重,并决定对单位和个人的相应刑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因上述行为而获刑罚的案例少之又少,据法律界人士介绍,主要是因为此类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较为普遍,而且这类犯罪行为中,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公权力,导致刑法的相应条款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往往涉及面非常大,但遗憾的是,即便社会公众普遍反映感受到公民个人信息被侵害,但受害人因接到骚扰电话报警时,警方也往往不愿立案,其原因是司法机关的立案追诉标准迟迟未能出台。

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以来已有数年,但有点影响力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莫过于上了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上海某公司涉嫌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这个案子最终被认定为单位犯罪。可惜“3·15”一年只有一次,骚扰电话可是全年无休响个不停啊!

夏天

新闻推荐

交通运输部对长途 客运进行全面清理

据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齐中熙)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长途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立即对长途客运进行全面清理,逐车逐线对长途客车隐患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各地交通运输...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你的信息被谁泄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