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这也意味着,2015年,在全国屡遭诟病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大限”将至。
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性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项目。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定了44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为逐步解决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基本公共教育不平衡的问题,《规划》提出,将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重点班”的存在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可能会造成三方面问题,一是制造学生间的不平等,“重点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身份,这不像分层教学;二是师资配备的不公平,使一校之内交纳了同样学费的学生,无法得到同样的教育;三是可能形成“最牛班”学生的特权意识。
记者了解到,禁设重点校、重点班一直是教育部着重加强的工作。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发文严禁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
不过,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重点校和重点班的情况仍然存在。为此,教育部已经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任务目标。 (据新华社)
逐步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于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异地高考问题将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中逐步解决。胡祖才表示,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接收地)为主予以提供,必须要保证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异地高考相关政策仍在研究。他认为“异地高考已经超过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但教育部已经非常明确方向了。相关政策也正在研究。现在一些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总的来说,将来基本公共服务要跟户口、户籍地逐步分离。”
新闻推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