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一大渠”工程,位于安县桑枣镇罗浮山脚下,始建于1958年4月,工程贯穿安县、北川和涪城所辖的13个镇乡,控灌面积100800亩,承担灌区12万余人的饮水任务。
作为安县最大的一处中型饮水工程,已为百姓服务了54年的“一大渠”工程在“5·12”特大地震中损毁严重,被列入中央灾后重建项目,经过整修,又发挥出较以前更好的灌溉效益。今年春耕即实现灌溉面积近10万亩,减少输水损失220万立方米……
迎难而上抓抢修
在“5·12”特大地震中,“一大渠”灌区所辖的3座水库成为高危水库,3条干渠、9条支渠、260条斗渠,共计313.6公里渠道、340处渠系建筑物、11个基层管水站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致使工程引水中断,不能向下游供水,地震当年少向灌区供水311万立方米。
地震发生后,正在伍家碑水库组织测量的“一大渠”管理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迅速成立了抗灾自救小组,制定了应急抢险方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沿渠村组对受损渠道、渠系建筑进行加固、疏通,做到维修好一处,供水一处,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下游灌区供水创造了必要条件。
通过努力,“一大渠”进水枢纽于2008年5月18日开始恢复下闸引水,蓄水量达到80%以上,保证了当年6月15日全灌区的水稻栽插。
争取项目上台阶
震后,“一大渠”管理处将受损的渠道、建筑物上报到对口援建的辽宁省水利厅,经辽宁省江河新技术水利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规划、设计,“一大渠”工程震损修复方案很快被列入中央灾后重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0288亿元,于2009年2月开工建设,去年11月基本完工。
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工程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并大大提升了灌溉节水效率。
据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郑发贵介绍,原来主干渠从进水口开闸,20.087公里的渠道引水,到达石梯子管水站分水口至少要用14-18小时,而今只需要8小时,与前期相比,缩短了引水时间6小时;整修前干渠输水量只能达到55-65%,整修后的引水量可达到70-80%,减少输水损失15%,每天减少输水损失约8万立方米。
灌溉效益已凸显
郑发贵告诉记者:“今年春耕,‘一大渠\’实现灌溉面积99000亩,而且提前6天完成了向灌区引水的任务。同时,节约起淤费约20万元,减少输水损失220万立方米,减少灌区上渠道守水、护水劳力2000多个,大大减轻了灌区群众的负担。”
安县“一大渠”管理处还积极配合灌区乡镇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农发水利工程项目、金土地工程水利项目、水保项目等,进一步改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并完善了对主要渠系的建设,从而减少输水损失,增加蓄水能力,为老百姓用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大渠”管理处工作人员还积极与灌区乡镇、村协调联系,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灌区群众自觉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做到引水前进行调查,征求意见;引水过程中协调处理引水期间涉水问题;引水结束时进行民意调查看是否满意。如今,水费收取已从过去的一家一户收取,变成了以村为单位的交费体系,减少了水管单位的经费开支和人员不足的压力。由于供水计划精心安排、科学调度,灌区村组节约提水电费20多万元。
(本报记者刘鑫)
新闻推荐
记者22日从浙江慈溪市公安局了解到,“6·20”6人溺水死亡事件相关涉案人员已被警方拘捕。据警方介绍,参与慈溪市桥头镇6月18日22时左右持械上门殴打同乡、涉嫌寻衅滋事罪的11名贵州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