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2日从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获悉,“蛟龙”号在当天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全面完成了试验计划。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6963米,并取得3个水样、3个沉积物样,拍摄到海底生物并取回一个生物样品。
据了解,“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在北京时间22日5时开始,潜水器在5时13分入水;5时34分开始注水下潜;8时54分,潜水器第一次坐底,并开始进行布放标志物、采集样品等作业。
据介绍,本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最大深度6963米,完成6次坐底,取得3个沉积物样本、3个水样,海底照相、摄像发现虾、海参、水螅等生物。“今天的下潜试验是7000米级海试以来成果最丰硕的一次。”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兴奋地对记者说,“从来没有谁在这个深度的海底看到过类似结核的物质,并取得样品。”
执行这次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付文韬说,“蛟龙”号当天的旅程,证明了7000米的海底并不是一片沙漠,更不是没有价值的地方,这里有生物,有矿物质,包含了许多暂时还无法解释的现象。
刘峰说:“我们作为海洋工作者,对这些都感到新奇,也都在对自己发出疑问。这些问题,都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来给出解释,这也是研制‘蛟龙\’号的重要意义所在。”
6月15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6671米。6月19日,“蛟龙”号第二次下潜最深达到6965米,创造了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时间最长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计划明日四潜或超过7000米
刘峰说,经过3次下潜试验,海试现场指挥部确认“蛟龙”号已具备了下潜7000米深度的条件,初步决定24日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预计将超过7000米。“在这几次下潜试验中,我们针对下潜7000米的各种要求,提前对潜水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充分试验,力求让潜水器提前暴露问题,让人员提前进入岗位。”刘峰说,“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潜水器拆装维修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海试,海试队员们都很辛苦。但最令大家欣慰的是,现在潜水器的状态已经足以执行7000米下潜任务,相信我们能达到这个深度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任务。”
他还说:“目前潜水器的可调压载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影响潜水器的安全性,但它会对潜水器下潜和上浮的速度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水下作业时间,我们的潜航员会更辛苦。”
(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截至1日19时,6月30日新疆新源县、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已造成15.5万人受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展开。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