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弹指一挥间,六年时光飞逝。六年来,在市委的领导和省青联的指导下,德阳市青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弘扬爱国、团结、进步的传统,秉承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委员的宗旨,以共青团为核心,充分发挥各青年团体的作用,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为德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德阳市青联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坚定信念跟党走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和凝聚青年始终是青联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六年来,全市各级青联紧密结合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青年思想状况, 结合中央、省、市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作出的重大决策,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通过访谈、座谈、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建国、建党、“五四”运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德阳建市25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神舟飞天、北京奥运等重大节庆和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德阳同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共享成长——十杰青年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危难之时显身手
在“5·12”抗震救灾的严峻斗争中,全市青联委员以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舍生忘我,迎难而上,发挥各自岗位和行业优势,全身心投入抗震救灾,主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用赤诚和热血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用智慧和爱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青春长城”。据不完全统计,青联委员以个人或企业名义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达800余万元,争取香港童军总会援建德阳市青少年宫资金1000万港元,为地震遇难学生家庭捐款95.6万余元。市青联协调26位全国青联委员与方亭一小、方亭四小数十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并向他们赠送了学习、生活用品和助学金。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全市青联委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投身灾后住房重建、公共设施重建工作;围绕改善民生,大力开展生态系统建设,加大扶贫帮困和帮助就业力度;围绕产业恢复重建,投入大量资金帮助灾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民族文化建设和精神家园重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帮助灾区民众走出地震阴霾。
绵竹清平乡“8·13”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市青联积极行动,第一时间参与到抗洪救灾工作中,组织筹集了矿泉水、馒头、米饭等生活物资支援灾区,分别成立引导组、注册组、心理辅导组和搬运组,服务灾区群众3000人次,为抗洪抢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创业展活力
六年来,全市青联组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开展青年就业创业、青年科技创新等行动,不断激发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育了一大批青年创业典型和青年致富带头人。
以青年小额贷款、YBC项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为载体,掀起了各行各业青年竞相创业、锐意创新的新热潮。以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青年创业之星评选、青工技能比武为抓手,架起了人才、资源对接的桥梁。面对地震和金融危机给德阳市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企业界的青联委员作出了不减员、不减薪的庄重承诺。围绕灾后重建和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切实帮助有就业愿望的灾区青年实现就业和转移就业。围绕青年就业热点问题,举办了的“企业应对全新《劳动合同法》研讨会,就《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新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谐用工的法律要求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讲解和分析,推动了企业用工和青年就业。开展”青联委员进校园“活动,举办”携手杰青、共享成长“专题报告会,联合德阳经济生活广播FM107.8”青春同路人“节目档推出”成功,其实并不难“访谈节目,鼓励广大青年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六年来,市青联联合相关单位举办各类招聘会10余场,直接实现青年就业6000余人;举办各种培训40余次,培训青年万余人。
改善民生促和谐
全市青联组织高度关注青年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努力促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青少年。
连续六年开展了”金秋圆梦·情满德阳“助学行动,募集资金427万元,资助贫困高中毕业生1413人。组织开展了青联委员与困难青少年结对帮扶工作,六年来共与100余名困难青少年结成了帮扶对子。针对地震”三孤“人员,市青联积极协调资金,组织开展了青联委员关爱”三孤“活动,为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展了”圆月中秋、真情关爱“中秋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活动,赠送“留守学生之家”建设资金和书籍价值20余万元。组织开展青联委员“三下乡”活动10余次,义务演出近10场,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义诊义检8000余人次。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存在的问题,市青联组织调研组深入企业、社区,对进城务工青年工资待遇、社会融入、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向市委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市青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青联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六年来,有老会员离开,也有新会员加入,人员在变,但青联坚持理想信念、践行时代使命的宗旨从未改变。放眼新时代,市青联信心满怀地踏上了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杜晓鹏
新闻推荐
墓碑被涂红色漆现场。5月31日下午,一张标题为“冰心陵墓险被砸”的图片在微博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照片上,一名男子手拿油漆在冰心纪念碑上写“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几个字。经过调查,这名男子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