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8)日,记者在涪城区玉皇镇鲜家坝村2组看到,茂盛的油菜一眼望不到边,油菜荚个个饱满,长势喜人,已进入采收期。据了解,这种油菜是今年绵阳市推广的“常油杂61”油菜新品种,全市已栽种约3万亩,每亩农户可增收150余元。
据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常油杂61”是2010年从湖南湘穗种业公司引进的新品种,抗倒伏,生长周期短,分枝多,结荚密,籽率多,抗病性强,而且产量和出油率均高于一般品种。同时,它主干高,适宜机械化收割,加之它的芥酸含量低,是一种理想的食用油原料。刚引种过来时,市上相关部门先在小范围内试种,摸索经验,获得成功后,今年才向全市推广。目前,该品种已在三台、安县、江油、涪城、游仙等县市区大面积推广,栽种的农户达1万余人,种植面积约3万亩。与过去老品种相比,按每亩增产80多斤计算,亩均增收150余元,全市就可增收450余万元。通过今年大规模的种植获得成功,明年,绵阳市将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
游仙区梓棉乡光辉村7组的李在兴看到丰收在望的新品种油菜,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我种的品种一亩最多可收400多斤油菜子,今年第一次种这个新品种,种了4亩多,从现在的长势来看,每亩可收550多斤油菜子,平均每100斤菜子可多出油5斤多。”
(本报记者 郭成)
新闻推荐
□席世洪核心观点基层组织建设年要取得实效、受到群众欢迎,必须具体抓、抓具体,出实招、抓落实,抓住基层组织建设的五个关键:目标管理、典型示范、探索实践、“建管”合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