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着新建的陡峭却宽阔的墩秀路,绕过弯多山险的新建村道,记者驱车来到高川乡天池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别具山乡风情的新建木楼。村民李远顺驾着自家的巡山护林车迎上来,笑着说:“震后4年,咱们山里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看,咱村里的‘林博园\’快建好了,别致的观光木牌坊也将建成。真的是灾区变景区、景区变花园啦……”
李远顺家新建的木楼面积足有400多平方米。在楼下车库,停着一辆宝马轿车,院里栽种着各类花树、树下插栽的中药苗,木楼后是一大片冷杉树林……走进木楼,只见他家高档背投大彩电有两个,厅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喜上眉梢》等装饰画。李家不仅家电齐备,连几个卫生间里的洗浴设施都很上档次。
今年43岁的李远顺说:“我家娃娃多,我是家里的老五。最困难时,家里穷得连裤子都没多的一条。我小学毕业就回乡劳动了。”1996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李远顺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跑回老家,四处借款筹资,开始承包家乡山林。2003年,李远顺承包的山林里栽有4000多亩重楼、4800亩黄连,还植了500亩红柏、厚朴。李远顺说:“生活好过了,全靠党的政策好!”
但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通往高川乡的道路全部中断,时值李远顺承包的山林树木最需管护时。2008年5月23日,李远顺带领妻儿,冒着余震与山体滑坡的危险,离开了安县群众安置点,艰难地绕过震损的村道,回到家里。他对家人说:“大灾虽然毁了我们的家,但我们不能等靠要,重建家园要靠自己……”妻子面对被毁的林木,流泪了,李远顺大声说:“哭有什么用,拿起锄头、镰刀,跟我快上山去扶起那几百亩被震垮了的树。”于是,李远顺带着家人,步行4个多小时进了林区,用手刨出被埋在泥土中的中草药苗,用绳子竹竿固定被震斜的一株株药树,没多久,中草药长势恢复良好。
震后不久,高川乡通往外界的“生命通道”打通后,李远顺下山买了台汽油发电机,与返乡村民一起抢修道路。那些天,余震不断,不时飞几块山石下来,但李远顺带着村民,成天忙碌着修复村道,妻子则在门前埋锅开灶,帮大家煮饭。没多久,在辽宁援建队伍的支持下,通往天池村的7.4公里长水泥盘山村道修通。李远顺家的木楼里也重新传出了笑声。
2011年7月,天池村公开进行第二轮山林承包,经过激烈的竞争,李远顺承包了2000亩山林,栽下2000亩黄连。至此,李远顺承包的山林已达1.5万亩。2011年年底,天池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李远顺当选为负责人,入社村民10多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可以解决7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如今,他雇请一些村民,上山帮他除草,种植中草药。他说:“乡亲们帮我干活,每天我给他们开工资,我有了收入,乡亲们也可以就近挣钱。我们一起在家乡辛勤劳动,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采访时,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矿石的大货车从山上驶向山外。李远顺说:“现在道路基本修好了,山里的货物源源不断地向外运,村民的收入都增加了。”
走在村里正在建设的林博园里,李远顺说:“我们在林博园的大门前新修的观光迎宾木牌坊,预计今年春节建成。现在,我就希望能尽快建好通往林区的盘山水泥路,以中药材种植带动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山外客人来我的家乡休闲旅游投资。”
天池村村支书王加坤说:“天池村地处海拔近2000米的深山里,药材、矿产资源丰富。全村171户人家,目前,像李远顺家这样建有木楼的人家有55户。村里正按规划,大力发展林木特色旅游等。一旦这些项目运转,村里人的生活还会更加好。”
(杨永武本报记者田明霞钟述强/文李晓平/图)
新闻推荐
河南商丘市街头突然出现一辆“刺车”,引发市民围观,结果被交警查扣。在商丘某论坛上网友“马头琴”5月17日发帖称:一辆人见人怕的“刺车”,在睢阳区北关红绿灯附近被交警查扣。附图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