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胡浩)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
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据了解,《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此前,有媒体曝光了13个铬超标产品名单,其中包括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的脑康泰胶囊、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的愈伤灵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盆炎净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苍耳子鼻炎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通便灵胶囊、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抗病毒胶囊、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莫西林胶囊、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诺氟沙星胶囊、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羚羊感冒胶囊、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热通淋胶囊、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胃康灵胶囊、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炎立消胶囊。
■新华时评
监管要到位 作风须转变
媒体曝光浙江新昌部分药用胶囊厂家生产的胶囊原料为工业明胶并已经大量流入市场后,当地监管部门迅速发声表示要严查。舆论对此表示支持。
问题胶囊一经媒体曝光,新昌县立即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调查处理,当日18时便紧急查封被曝光的问题企业,公安机关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了控制。南京等地的药监部门也闻风而动,对当地药品市场进行抽检。
面对公关危机,相关地方政府快速反应,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重视事后“救火”,更应该事前“防火”。依据媒体曝光内容,新昌生产的药用胶囊约占全国药品市场用料的三分之一,到处都是生产胶囊的大小作坊,使用由鞣制后的皮革下脚料加工而来的工业明胶已成“公开的秘密”。从事发后迅速查处情况看,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并非没有处置能力。遗憾的是,他们在事发前却没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与性命,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企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政府监管责任尤其重大。
对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令五申要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政府职能必须落实在转变行政部门工作方式、作风上,彻底改变重审批、轻服务的观念。如果各部门权责不清,再加上唯GDP论的惯性思维,对一些小、散、乱的企业和作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容易助长一些企业的侥幸心理,导致问题日益严重。
要让监管硬起来,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关键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将监管前移到一线、市场去,将“衙门式监管”变为动态监管,真正使“问题食品”“问题药品”及其原材料无处遁形。
新华社杭州4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2012年4月23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武隆县,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樊跃出任总导演,张艺谋出任艺术顾问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将正式亮相,即将消失的“号子”将在高山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