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河南省汝州市“出产”的翻新报废车辆流入农村并成为校车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属国家规定的特种行业,而在河南省汝州市,竟成了一些农户依靠家庭式作坊就可以从事的普通行业,并形成了一条报废车违法翻新出售的暴利链条。
报废车竟然成校车
报废比例过低、回收主渠道削弱、拆解利用效率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行业的不规范畸形发展被认为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河南省汝州市报废汽车拆解拼装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
据汝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东、西两个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分别位于市辖的洗耳河办事处和骑岭乡,共有合法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3家,从业农户100多户。而在2001年之前,当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鼎盛时期,从事该行业的农户几近现在的10倍,从业人员近2万人。
小农粗放式的急剧扩张,一度让报废车成了当地幼儿园校车的“主力”。据汝州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3月汝州市政府开始集中整治全市幼儿园校车前,363所幼儿园的398辆校车80%以上为报废车辆,令当地学生家长和政府颇为苦恼和不安。
废车翻新赚取暴利
2001年6月,国务院制定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为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汝州,打着“废旧金属回收”名义非法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拼装、改装、交易的行为却被疏于监管。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部分回收网点不惜走上非法道路。以当地查出的违法依维柯型校车为例,一辆依维柯自重3吨多,按正常报废渠道只能拿到1000多元的报废补偿,而通过篡改发动机号以及草草翻新后,以“二手车”交易,每辆车的价格在1.3万元至1.8万元之间,购买新车则需要十几万元。由此,报废车辆的所有者、黑中介和需求者在这样的利益链条中均可获利。
相关部门监管困难
汝州相关部门承认,尽管每年“3·15”前后都会集中整治,但目前对当地泛滥的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日常监管还是面临诸多困难。
当地工商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废旧车辆的地下拆解拼装隐蔽性很强,一台卡车依靠2到3个人和简单的气割设备在农户的居住地2到3个小时就能拆解完毕,很难查证,而对于被举报的非法拆解农户,工商人员由于没有执法依据,不能入户检查,只有等整车和配件出家门的时候把它堵住,但是操作难度太大。”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汪朝义李山川本报记者钟述强“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全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450亩,这要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日前,安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刘期荣又在该县塔水镇双林村签订租地协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