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朝义 李山川 本报记者 钟述强
“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全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450亩,这要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日前,安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刘期荣又在该县塔水镇双林村签订租地协议,“现在农技服务到位,从栽秧防病到成熟收割享受的都是‘保姆式\’服务,搞规模农业没什么可担心的!”
据统计,安县种植水稻面积超过200亩以上的大户已达到16家,农业规模化种植、集约经营趋势日益明显,而趋势的背后是该县健全的四级服务体系和高效的农技服务。
整合资源
健全四级农技服务体系
近年来,安县高度重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强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思路,安县大力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县有农技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农技员和服务点、村民小组有科技示范户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了农业服务体系。
截止去年底,安县共实施了县级农技中心、县级农机服务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沼气综合服务总站、18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4个农机片区服务站共计26个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083万元。“目前,全县18个乡镇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能源及农机安全监管职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安县农业局局长柳跃才说,基层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为保障全县农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保姆式服务
确保种植农户高枕无忧
成立于2009年6月的安县益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县农业局的大力帮扶下,不仅自己闯出了市场,更带领广大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从选种到种植加工每一个流程都有农技人员的保驾护航,合作社能发展壮大多亏农业局提供的农技服务。”合作社理事长谭小燕感激的说。
2005年5月,回乡创业的花荄镇兴隆村村民谭小燕利用本村主产红薯的优势,建起了年产100余吨红薯粉丝的益昌粉丝厂,随后又组建了益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合作社先后引进了红心薯、紫心薯、淀粉薯、全粉薯、茶叶薯等19个优良品种。与此同时,农技人员还定期给红薯种植户“开小灶”,开展红薯种植技术培训,发现病情及时处理。2011年夏天,部分农民的苕苗打焉,谭小燕立即打电话到县农业局求助,当天下午农技人员就来到现场查明原因,迅速控制住病情。
兴仁乡长沟村种藕大户曾玲玲也有同感。2010年,曾玲玲一家承包了150亩水田种藕,但在选育品种时却拿不定主意,陷入两难境地时,该乡农业服务站站长赵建华建议选择“湖北3537”品种。“多亏站长的建议,湖北藕比本地藕亩产高出上千斤,一年下来多赚好几十万元。”尝到甜头的曾玲玲喜滋滋的对记者说。
全程介入
实现先进技术顺利推广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上,安县充分发挥县、乡、村、组四级服务体系职能作用,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
已在桑枣镇工作了23年的镇农业服务站站长王葵光对此深有体会。
地震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安县积极构建“三区四特五带”农业布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魔芋种植成为桑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魔芋容易染上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及叶枯病等病症,如何有效防控成了头等大事。”王葵光说,“这就需要全程介入监控,一点马虎不得。”
从调种到种植的整个过程,农技人员不仅严把质量关,选取优质芋种,还重点抓好运输环节的种子消毒工作,保证芋种质量。种植户下种后,农技人员还通过种植技术培训和各类现场会,将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控等方面知识传授给广大种植户,保障他们的正常生产。“目前,桑枣已有5000多亩的魔芋种植规模,魔芋种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打产业。”王葵光自豪地说,由于农技服务到位,农民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有望超过1万亩。
同样,由于服务技术保障到位,成立不过3年的益昌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6户,带动周边乡镇的4000多户农民参与种植。2011年,合作社仅粉丝产值就达250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科技渗透
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1年11月2日,安县与四川德科农购网络有限公司举行了共建“安县·中国农购网”签约仪式。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企业主营、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政企合作,引入四川德科农购网络有限公司,在安县建立起覆盖全县的中国农购网终端网上服务平台和农情查询系统,充分满足不同农民的生产需求。
走进兴仁乡农业服务站,LED显示屏滚动显示的最新农情咨讯让人耳目一新。通过LED显示屏,农户可直接了解到当前农药、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及农产品供销的最新信息,还可在现场进行相关农技知识的查询。各种种植技术资料整齐排放在最显眼的办公桌上,极大方便了村民前来咨询。
同时,农户可以向工作人员索要“农情服务卡”。通过“农情服务卡”,农户可以在家里随时电话联系县上农技专家和服务站业务员上门进行技术服务。
在大厅左侧还有独特的触摸系统,农户可直接点击进入“安县·中国农购网”查询相关信息及购买、销售相关农资商品和农副产品。“正是有了这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长沟村的种养殖业才有了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兴富自豪地说,地震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600元,而2011年则超过了1.2万元,变化的背后是科技助农增收。“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要着力健全基层服务网络,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2011年10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安县兴仁乡农业服务站视察,对安县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7日对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宋晨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宋晨光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情回放〈〈〈〈〈1998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