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曾评价,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自己则是“过河卒”。如今78岁高龄的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将再次亮相,2月下旬重回电视,在“百家讲坛”主讲他积淀三十年的《大故宫》。
打开历史解读突破口
据了解,阎崇年“大故宫”概念,肇始于他和著名出版人金丽红的一次谈话,旋即引发了他在大中华文化背景下,从故宫入手,寻求解读历史突破口的灵感。此前,阎崇年潜心研究历史文物,实地考察北京明清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等地,决定首次将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皇家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做一个“故宫大百科”式的宏大项目。
提出“大故宫”构架
阎崇年认为,北京故宫不仅规模大,而且历史久。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和一位慈禧“女皇”在此治居。另外,珍宝多,珍藏文物180万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传世珍宝65万件、档案约40万件,还有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南京博物院,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1000万件档案、200万件满文档案等。此外,故宫的建筑严格地遵循对称规则,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建筑形式,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正安和理念的精髓。他由此提出了“大故宫”构架。
开辟“讲坛”新局面
阎崇年曾是“百家讲坛”新格局的开创者,此次携力作重新出山,更注重考据的准确和讲解的生动,多次与制片人讨论讲解的结构、节奏,甚至每一个动作、表情都力求完美。同时,他志在从多方面推陈出新,为讲坛另辟蹊径。与以往按时间为顺序,逐渐演绎推进的演讲方式不同。这次主讲《大故宫》,阎崇年则是以空间为顺序,作为讲述的主线索。每一讲,都先设定一个空间的概念,再将这个空间里的时间、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落地生根。
(综合北京晚报、扬子晚报)
新闻推荐
为了不让见义勇为勇士流血又流泪,春节期间,浙江省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财政厅、总工会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历届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可享受劳动模范医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