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凭着对中国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南巡讲话”推动了进一步的改革。这些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证明,让社会中的每个人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国家民族就有真正的前途。
20年前的这个时候,88岁高龄的邓小平踏上了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南巡”之路。
自此以后,以“三个有利于”为代表的新的“思想大解放”的共识,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全社会充溢自由创新的气象。
“南巡”近10年后,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多世纪来首次主动接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南巡”近20年后,到2011年,西方发达经济体多数沦陷于全方位经济社会危机之中难以自拔,中国经济总量却跃居全球第二,且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正如很多人所判断的,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仍需要再下决心,开启新一轮的改革航程。只有改革才能求得真正的稳定和发展,“稳中求进”,既要稳,也要进。
当今,我们面临的形势全新而复杂,不再像改革开放启动之初那样:因为没有了“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之虞,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令全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极左路线”),改革的共识受到了挑战。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社会利益群体又都承认,目前的发展方式是有必要改革的,尽管不同利益群体所主张的改革的方向和手段不尽相同。
因此,为今之计,要继续改革,首先就必须凝聚改革共识,必须拨开利益和观念的迷雾,重温改革开放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也是今天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的现实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倡导的伟大变革包含了无限丰富的含义。但若究其核心,我们认为,精髓大致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在原则层面,就是“解放思想”。改革不存在事先规划好的完美蓝图,只要在方向上有利于国家、民族、人民,就都值得做。所谓“摸石头过河”、“大胆试、大胆闯,试了不行大不了再收回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指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应当认识到,利益格局的固化带来的思想固化,已经成为改革最大的阻力,导致不能应对新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在操作层面,则是改革要依靠民间的创造力,应当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智慧,呼应和鼓励民众推动的变革。改革也是一个自上而下不断放权和分权的过程。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要打破垄断等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为民众提供更加自由、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凭着对中国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南巡讲话”推动了进一步的改革。这些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证明,让社会中的每个人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国家民族就有真正的前途。这个质朴的道理,应当长久地昭示21世纪中国的前进之路。
新闻推荐
记者从海南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获悉,在2011年开展的全省星级饭店复核工作中,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等18家饭店被取消星级,另有16家饭店被予以暂缓通过星级复核、责令限期整改。问题: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