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即将到来。专家称“正月不剃头”民俗源自沈阳,“剃头死舅舅”则实为讹传。
刘振超说,“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正解:谈及“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俗语出现的原因,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曲彦斌指出,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视“头发”如生命,“去发”则是一种刑罚。清政府强迫汉人改为满人发式剃头留辫子以统一全国服饰,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反抗情绪,于是有了‘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发生了‘江阴十日\’等反抗剃发斗争。”曲彦斌表示,后来又借助民俗语言方式创造了一个歇后语“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以“死舅”谐音隐指“思旧”,在民族压迫的黑暗统治下表达一种民族反抗意念。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物教材的灵活处理初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教材来实现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的过程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