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曹县韩集镇于庄行政村村民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年。于庄行政村芹菜被农业部门指定为十一届全运会专供蔬菜,随后,该村的大棚西红柿,通过专业机构的层层体检,昂首走进了世博会,以有机绿色、无公害、无残留等优良品质,在全世界面前也风光了一把。
于庄村种植蔬菜大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村民于来根是村里最早种植大棚蔬菜的人,见证了全村大棚蔬菜的发展。他既是村里大棚蔬菜发展的领军人物,也是村里没有工资、没有头衔的业余技术员,蔬菜生了毛病,村民就问他。于来根现在管理着8个蔬菜大棚,他的一个高标准育苗大棚投资就达32万元,一年就给本村和外地提供600万棵种苗。
于来根说,于庄村的蔬菜种植也是从杂牌种子、村民单兵作战发展到现在的品牌蔬菜,成立蔬菜合作社,抱团打市场,村民也是跟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在不断进行调整。近年来,曹县农业部门按照市场变化,积极引导广大菜农种植无公害蔬菜,于庄村就有1200多亩蔬菜、近700个大棚全部种上了有机蔬菜。在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指导下,村里种植的辣椒、西芹、西红柿、茄子等,一年四季向上海、郑州、广州等城市及超市供应。
“去年村里的蔬菜打进上海世博会,给村里的蔬菜种植有多大促进?”记者问。
于来根回答说:“村里的蔬菜打进世博会后,于庄的蔬菜种植规模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老百姓对蔬菜品质的认识提高了。老百姓现在都认识到了,种植大棚蔬菜,产量高不一定效益好,只有高产高质,才有高效益。”
于庄村的老百姓怎么没有乘着世博会的东风,再扩大种植规模呢?原来是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的多,愿意在家搞大棚的年轻人很少了。当然,走进世博会,毕竟打开了于庄人的眼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庄大棚蔬菜的香味一定会越飘越远。
记者 李玮 通讯员 王子玉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