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代表委员议政录
要利用此次冬奥会的大好契机,推动冰雪产业持续“热”下去。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筹备举办,给北京留下了丰厚遗产。
创新利用奥运资源、传承传播奥运精神、持续放大奥运效应,不仅能不断擦亮北京“双奥之城”的世界品牌,也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真实、立体且全面地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有必要利用此次冬奥会的大好契机,推动冰雪产业持续“热”下去,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我国已经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也推动世界冰雪运动进入一个新时代,实现了冰雪运动由贵族运动向平民运动的转变。
建议把冰雪消费纳入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巩固民众冰雪运动习惯,增强冰雪消费黏性。依托奥林匹克功能区等建设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产业企业,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积极引进和支持一批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落户北京。
此次北京冬奥会,高度重视国际和国内的区域协同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快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建好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等融合发展,完善和拓展冰雪产业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同时,加快谋划推动“双奥之城”博物馆群建设,形成展示“双奥之城”的重要平台;推动冬奥地标真正“立”起来,把首钢园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复兴典范。
此次冬奥会期间,北京利用首钢冷却塔等工业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并成功“出圈”,吸引了世界目光。因服务保障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而搬离北京的首钢,如今又因北京冬奥会实现了转型发展,成为了北京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因此,打造“双奥之城”世界品牌,有必要进一步以首钢园为核心,把开发利用奥运遗产与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统筹起来,辐射带动北京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复兴典范和奥林匹克推动城市发展典范。
这就需要加快制定北京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深入挖掘老工业区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存的人文价值,开发一批融合性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布局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另外,也需要把首钢园的生态修复治理融入永定河生态建设,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打造“碳中和”园区。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冰雪休闲、竞技表演、大众体育等业态,开展一批世界级滑雪、极限运动等体育赛事,打造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奥运会从来就不只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可以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听到更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此次冬奥会期间,在北京冬奥组委支持指导下,《北京的长城》一书同时以中、英、法三个版本全球首发,并作为冬奥会外宣赠阅书籍送达北京冬奥村、2022北京新闻中心、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和各赛区媒体接待站。
这无疑是很好地搭建了一座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实现三亿外国人登长城,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具体而言,可以参照敦煌研究院模式,推动设立国家长城研究院,围绕长城的历史、文化、保护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推动构建长城学理论体系;同时推动建立北京长城书院,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要素融合,开展研学交流、文化传播、休闲旅游、乡村旅居等活动。
此外,还可以推动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个核心组团区域一体化规划和整体性保护展示,切实把北京的长城打造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先行区和中国文化的“金名片”。
□连玉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新闻推荐
2021年6月21日,跨境公路班车驶出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日报记者谢智强/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三条主通道,有两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