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治病,蔡磊遍寻名医,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北医三院、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医院等等。仅仅是治病,他已花费数百万元,但不管国内外,ALS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瞿依贤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壹 || 蔡磊说自己尝试过的治疗不下30种,包括中医、干细胞等各种方式。他甚至尝试过还在动物实验阶段的药物,输进去人高烧到39度多,烧了一个月后来没再打。
贰 || 凭着拿命拼的劲头,健康的蔡磊20多岁做到万科的总税务师,30多岁做到京东集团的副总裁;而现在生病的蔡磊,为了ALS这个群体,个人投入了上千万元,也吸引到了一些投资人。
叁 || 在樊东升看来,蔡磊所作的事情并不是像一个石头扔到水里面,激起一点波澜就没了,蔡磊起到的是榜样作用,原来没有人做的事情,他做成了,开了个好头,带来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对ALS的关注、资本对ALS的投入都是持续的。
“我能握一下你的手吗?”
2022年2月的一天,经济观察报记者见到蔡磊时,距离第一次见到他已经过去了一年,一年前他的左手还可以使用手机,而现在,他的左臂垂下,左右手都明显无力、萎缩,握上去感受不到正常肌肉的力量。
蔡磊得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这个病更通俗的名称是“渐冻症”。跟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一样,ALS也属于属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并且ALS尤为残酷,因为病程进展更快,国内患者平均生存期仅2-5年,且多发于40~55岁青壮年人群。
在确诊ALS之前,蔡磊有很多光鲜的身份:京东集团副总裁、国内电子发票第一人、“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多家业内领军科技公司的董事长等等。但2019年确诊ALS后,他看了几千篇ALS相关的英文论文,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触达所有能触达的科学家、医生、药企人士,目标只有一个——尽快推动开发ALS药物,为自己和病友们开辟一条生路。
听起来很渺茫,但现在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他一件一件告诉经济观察报:建立了全球民间体量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大数据平台,触达了近万名患者;推动了10多条ALS药物管线的建立,在动物实验环节显示出有效性;与数家动物实验基地合作,验证所研究的药物;同时成立了公益基金和投资基金,提供了资金来源。
“我可以很明确告诉你,我快倒下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基于他对这个疾病的认知,蔡磊认为自己可以为打败ALS而全力拼搏工作的时间只剩几个月,他正在找接班人。(蔡磊,受访者供图)
确诊
蔡磊在很多场合讲过他确诊时的情景。那是2019年9月,他拿着一堆检查结果去看运动神经元疾病知名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的门诊。樊东升看了资料,告诉他,别的病都排除了,只有一种可能——ALS。
跟大多数人面对巨大打击时一样,蔡磊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不相信,“那我不就快死了,但我这哪像快要死的一样”。
樊东升很严肃,用双手比了一段20多公分的长度,说这个病的生存期是这么长;再缩短成一小段,说你的生命还有这么长。
“一下把我打蒙了,他要是不这么说我还不会重视。”在此之前,蔡磊是非常拼命的工作狂,为了开拓一个又一个创新项目,他经常一天开十几场会,工作到后半夜。
这种工作狂状态让他忽视了早期身体给出的异常信号。2018年8月,蔡磊就感觉到左小臂有持续的肉跳,他以为就是没休息好,并未放在心上,加上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很满,“哪有时间去看病”。但肉跳的情况一直到2019年2月还没好转,他让秘书推掉一些工作安排,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
拿着“一尺多长的检查单”,全部做完之后,神经科医生看了他的肌电图检查结果,说不太好,要住院才能诊疗。蔡磊一听,哪有时间住院,还要回去开会。医生就让他回家先吃点维生素B。
一直到后来,对这个病如数家珍的蔡磊才明白,要住院是因为ALS的确诊需要住院进行系统检查,有些检查门诊开不了。
樊东升告诉经济观察报,ALS的确诊要仔细、全面排查,特别是早期,因为它的临床表现不太典型。如果怀疑渐冻症的话,要考虑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一些免疫或者内分泌的疾病也会有一些健康上的表现,通俗说就是假的运动神经元病,专业术语是类ALS综合征,这些病是有原因的,但ALS是找不到病因的。
具体到临床用药,ALS目前的获批药物只有力如太(利鲁唑片)和依拉达奉,两个药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并且作用非常有限。而其他药物都还在临床试验阶段。
除了这两个药,蔡磊说自己尝试过的治疗不下30种,包括中医、干细胞等各种方式。他甚至尝试过还在动物实验阶段的药物,输进去人高烧到39度多,烧了一个月后来没再打。
跟记者见面的前一周,蔡磊输了一周丙球蛋白,他说这是“尝试性治疗,目前还是没有感觉到一点用”,“用丙球显著有效的人,多数不是渐冻症,是免疫诱导的、可以治疗的。我已经冲击两次了,没有用”。
为了治病,蔡磊遍寻名医,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北医三院、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医院等等。仅仅是治病,他已花费数百万元,但不管国内外,ALS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发药
全世界已知的罕见病约有7000种,其中只有约5%的疾病有药可治,而对因治疗药物的不到1%。ALS也在没有对因治疗药物的99%之列。
蔡磊说,谈到解决罕见病患者的困难,大家最常想到的是药物纳入医保,或者建立协作网来帮助患者的确诊和治疗,他承认这些方法有用。但他认为,解决罕见病问题的最大任务和当务之急不是提高药物可及性,而是开发药物——药都没有,哪里来的治疗呢?
确诊以后,蔡磊失眠了一段时间,但他沮丧的时间很短,很快就直面疾病了。还在北医三院病房的时候,他就把ALS的知识了解得差不多了,所以也深知药物开发的难度。但蔡磊还是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他把这些事情称为“创业”。
出于互联网思维,他本能想到的第一步就是做患者数据库。樊东升当时告诉他,北医三院积累了大约3000个病人的数据,碍于医院之间的系统不通,无法知道其他医院有多少患者。(蔡磊,受访者供图)
蔡磊决定和樊东升一起做数据库,他们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渐愈互助之家”,这是一个科研信息聚合平台,ALS患者可通过这个平台,自主并动态上传完整的病情信息,并且能够实时更新用药效果和病程进展。现在这个数据库已经积累了数千名患者的数据。
所有的患者数据库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说服患者上传信息?蔡磊说,首先他也是ALS病人,病友之间有天然的同理心;其次,社会资源向他集聚,并且他的出发点不是利益,病友们也愿意相信他。
蔡磊加了1000多个病友,他挨个沟通,说服这些病友填写问卷。问卷内容详细到双手能举到什么位置、吃药后排便几次都在其中,可以掌握患者持续、动态的信息。
蔡磊也是“明星病友”,谈话过程中,他不时翻出聊天记录给记者看,有病友的妻子发来消息,称她丈夫已经去世,对他之前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蔡磊也向病友询问近况,对方回复情况不好,要造胃瘘,蔡磊告诉他要造,至少先把命保住……
每天都会面对病友离开的蔡磊感觉时间紧迫。阅读了几千篇论文的他,遍访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他的日程排得不像一个病人:上午约了中科院这个团队,下午去见清华大学那个团队,晚上与国外科学家视频会议,有时候甚至直接参与到顶尖科学家们关于药物筛选的决策当中。
拜访和见面都很多,但是达成确切合作的并不多,跟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陈功的合作是其中一个。去年春天,陈功到北京见了蔡磊和樊东升。详聊之后,陈功回到暨南大学,决定把ALS作为其实验室的重点攻克方向之一,而此前,他的实验室更多关注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群体更大的疾病。
陈功之前创立了临床前基因治疗公司NeuExcell Therapeutics,在蔡磊的沟通下,这家公司也将ALS作为研发重点。
不过,所有药物的研发都需要资金,自称“不是一般人”的蔡磊也要面对这个问题——钱从哪里来?他去找投资人。
蔡磊的生活信条是冷静、理性,生活中极少有感性时刻,春风、阳光、蓝天,他看到就看到了,“没有时间去感性,以前有无数的会等着你开,现在一样有无数的工作微信要回”。
但有一次从国贸出来,他哭了。那一天他跑了几个地方,连续路演了10个小时,见了投资圈的知名人物,“慷慨激昂的路演全部失败,1分钱没拿到”。结束最后一场是在国贸,蔡磊想起了近20年前刚上班,看着国贸的车水马龙自觉渺小的时刻。20年后的他,面对世界第一绝症ALS的挑战,如猛士一般的他再次自觉渺小。
都说罕见病患者群体少,分摊不来企业的研发成本,所以企业很少有动力去研发药物。但蔡磊不这么认为,他认为ALS也完全符合商业逻辑:全世界现存ALS患者50万人,年龄以壮年为主,治疗意愿非常强,假设每人花100万元治疗,那就是5000亿元的市场;每年新发ALS患者10万人,按每人100万元治疗,也有1000亿元的年新增市场。
“我这个人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其实就是有别于别人的强大信念。”交谈过程中,蔡磊多次用马斯克举例,他说马斯克是为了创新开拓拿命去拼的人,他也是。
凭着拿命拼的劲头,健康的蔡磊20多岁做到万科的总税务师,30多岁做到京东集团的副总裁;而现在生病的蔡磊,为了ALS这个群体,个人投入了上千万元,也吸引到了一些投资人。
未来
假设资金不再是困难,那回到药物的研发上,ALS的基础研究水平如何?
樊东升专注在ALS领域已经有30多年,他说国内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更多的是在研究肿瘤、阿尔兹海默病这样的大病,罕见病基础研究的数量自然就比不上常见病和多发病,ALS罕见病的性质决定了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有,转化本身也还有困难,虽然中国人口基数大,但ALS毕竟是罕见病,常见病如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动辄招募几千病人,ALS研究的招募相对困难,而且“国内的临床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看病,跟流水似的,看完就走,不成体系,需要病人的时候就找不到”。
尽管有困难,樊东升还是乐观的,前期合作搭建的“渐愈互助之家”也能起到作用,因为将来一旦有新的药物要进入临床,这个数据平台能够更有效筛选病人,周期缩的越短,整个研发周期就会越快,加快就等于给资本省钱。
“我们的基础研究可能跟国外还有一定距离,但在转化方面,我们有资源优势的,这些资源优势我们现在把它组织好、管理好,它就能够产生效益,未来就可能实现创新的弯道超车。”樊东升说。
目前,樊东升和团队正在开展2项ALS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病人招募已经过半,另外还有2项临床试验将要开展。
樊东升工作当中有很多相熟的病人,有一些得病以后不只关心自己,也关心这个群体,同时呼吁社会增加对ALS群体的关注。不过,其他病人更多是从精神角度来鼓励这个群体,蔡磊则从物质、资源和创新层面推动了药物研发的速度。
“他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精英,有一些资源,他跟很多国内外专家接触,动员了很多病人,在病人基础上建立了互助之家,集中起来进行大数据管理,便于今后药物的研发,还有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凭一己之力推动了关于这个病的研究。尽管这种加速现在不能立马见效,但是一旦上了路以后,对于整个研究进展,可能就在未来3、5年都会体现出非常重要的意义。”樊东升说。
并且,在樊东升看来,蔡磊所作的事情并不是像一个石头扔到水里面,激起一点波澜就没了,蔡磊起到的是榜样作用,原来没有人做的事情,他做成了,开了个好头,带来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对ALS的关注、资本对ALS的投入都是持续的。如果蔡磊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了,也会有别的人出来做,大家会朝一个方向努力。
更重要的是,国家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了,“多发病已经布置完了,下面就要更加关注罕见病群体”,樊东升认为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
蔡磊告诉经济观察报,他在继续努力投入和搭建渐冻症研究院,聘请更多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支持。现在他把房子挂出去了,股票也卖的所剩不多了,他会投钱到研究院,妻子也参与到这项事业中。
原标题:《一位罕见病人的自救 写在“倒下”之前》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成绩单”发布: 中国人均GDP破8万元超世界平均水平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透过这份“成绩单”可以看到:2021年,我国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