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10日讯(记者周芳)日前,一则“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消息引发市民关注。从3月1日起,市民在银行单笔存取款现金超过5万元,需要核实身份,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该项规定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办法》第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为何要出台这样的政策?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手机支付、网络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使用越来越广泛,去银行办理现金存取5万元以上业务的客户正在逐年减少,《办法》出台主要是为了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在大额现金存取的需求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金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的特点来从事洗钱、偷逃税、贪污行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新规一方面是对5万元以上的资金进行监管,可以预防诈骗案件对市民财产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可以防止洗钱以及非法交易等不法行为。
“今后去银行存取款5万元以上登记会不会比较麻烦?流程会不会变得更加繁琐?会不会影响我大额消费?”采访过程中,个别市民产生了对于这一规定的疑惑。对此,济南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对普通储户影响不大,市民大可不必担心。
济南一家国有银行负责人介绍,存取款需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取款超过5万元需要预约,和以前一样。只要市民的身份真实有效,存取款属于正当合法的来源用途、按规定办理手续登记好,即使一次性存取5万、50万元也是可以正常办理的,登记时市民如实填写即可,完全不必担心。另外,存取大额现金的登记流程也很便捷,所以基本上对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影响。
实际上,早在2020年7月,央行就在部分省份和城市开始大额现金登记试点。试点开始后,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为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只要在试点地提取、存入起点金额之上的现金,就需要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也就是说,这一政策早已有过试点经验,此次的区别就是存取款的限额下调为5万元。
此外,电子支付和电子银行的普及极大减少了大额现金的需求。从央行发布数据来看,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个人现金存取规定总体上对客户办理现金业务影响不大。
新闻推荐
《中国证券报》10日刊发文章《全球高通胀预期升温国内物价料保持平稳》。文章称,最新数据显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