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一大早,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肖店乡邱湾村艾草种植大户邱家辉站在地头,看着装载艾草收割设备的拖拉机在艾草地里来回穿梭着。拖拉机驶过,近一人高的艾草被整齐地码放在田里,就地晾晒3-5天后,就可以打成捆存放了。
邱家辉说:“艾草的经济效益不是最高的,但一定是最省心的!”据其介绍,艾草生命力旺盛,不会发生病虫害,只要种下去,除了收割后需要补充少量复合肥,基本上不需要管理,坐等“收钱”即可,“按照当地的条件,一年最少可以收割三茬艾草,水肥得宜,收四茬也没问题!”
邱家辉流转的131亩地都种了艾草,一亩地一年能有近3000元的纯利润。
肖店乡高寨村的艾护余生艾制品有限公司,是该乡首家艾制品精加工企业。笔者走进该公司的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将原材料倒进入料口,转眼间,一根根粗细均匀的艾条就加工完毕。公司负责人高合理介绍:“这一根小小的艾条就能卖2.5元,一台机器一小时差不多能生产1200根,就这样的加工速度,有时候还不够卖哩!”
高合理表示,去年以来,艾制品的市场销售一直很紧俏,公司的订单几乎没断过,一年产值就突破了1000万元。
肖店乡乡长王斌介绍,近年来,肖店乡认真调研市场行情,结合艾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低投入高产出、管理简单的特点,多村联动,采取村庄空闲地种植、生态廊道林下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种植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全乡艾草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肖店乡打造出一条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的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艾草的种植面积,把艾草打造成为肖店乡的名片,带动更多的群众依托艾草发家致富。”王斌说。
(尹小剑李振阳)
新闻推荐
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 推动农业向“卖加工品”“卖品牌、服务”转变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文件,明确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