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8日消息,当日,记者获悉,在由北京大学主办的“新冠疫苗与疫苗产业国际化”研讨会上,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披露,明年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将达到约50亿剂,而在今年底前近7成国人有望陆续进行接种。
“中国新冠疫苗正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对外合作部副主任管云鹏在会上说。
封多佳则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国产新冠疫苗在国内的使用量超过了1亿3千万剂,而出口数量也超过了1亿剂,涉及百余个国家。他表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对外提供疫苗援助,也是落实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重要行为。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还在帮助多国合作建设疫苗生产设施并提供生物活性材料。
“中国疫苗已具备长久担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担当,中国新冠疫苗制造能力已占全球新冠疫苗产能约一半,拥有为全球健康做出贡献的巨大潜力。”封多佳说。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加速了国内疫苗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国内除了康希诺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外,几乎没有其他中国疫苗企业做过海外临床试验。而如今,我国已有多支疫苗在阿联酋、巴西、巴基斯坦、秘鲁等多国开展临床试验,科兴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就是其中一支。
“国际合作在克尔来福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光在会上介绍,由于在国内没有条件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科兴选择了出国做,克尔来福分别在土耳其、巴西、印尼和智利等开展了临床试验。
国际合作也加速了克尔来福在海外的本地化生产供应。杨光表示,通过海外本地灌装包装检测供应,可以缩短疫苗供应时间和步骤。自去年以来,科兴新冠疫苗已相继通过了中国、印尼、巴西、智利、印尼的相关认证。
“中国疫苗无论从质量还是产量都在加速从疫苗大国向疫苗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封多佳表示,新冠疫情给中国疫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疫苗的研发和供给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如何做优”和“如何做强”。
那么,中国疫苗行业该如何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优”与“强”?在封多佳看来,“优”即疫苗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要全过程、全要素与国际接轨;“强”即具备强大的疫苗工业能力和生产效率。
与会专家也提出了疫苗合同定制开发生产的新思路,即研发机构或企业进行疫苗设计和早期研发,自行进行或委托相关企业进行临床前工艺开发和临床试验用样品生产,并将注册批准后的疫苗生产任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相关企业。
据分析,这一模式可快速提升疫苗产能,扩大国产新冠疫苗尤其是腺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产能,并惠及更多国家、地区和人群,也将加速国内疫苗研发和生产与国际接轨。
封多佳进一步介绍,目前国内包括疫苗科研、生产、冷链供应,以及相关设备、材料、装备、工程、信息化服务等疫苗行业相关企业在内,已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伴随着中国疫苗加速出海,也都在同步加快产能与质量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已促进了我国疫苗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保障能力的大大提升。
杨光也表示,目前科兴的疫苗年产能已达20亿剂,国内还有不少疫苗企业也在朝着年产能10亿乃至20亿剂规模迈进,中国疫苗产品和产业出海已站在更新的高度上,达到了更高的标准。
(原题为《中国疫苗协会:年底前有望接种近七成国人,明年产能达50亿剂》)(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吴雨姚均芳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前提。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