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日,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认真履职,为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在“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中勇当先锋、勇创佳绩,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大会发言是人民政协在全会期间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会议,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民计民生改善,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18名政协委员分别作了口头发言。
这些发言围绕科技创新、金融赋能、扩大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养老、乡村振兴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以下予以摘要刊登。
因地制宜解变局之“变” 释放活力谋合肥之“新”
市政协委员 姜治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合肥必须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在变局之中抓住机遇“深耕细作”,构建独具魅力和品质的创新策源地。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原始创新活力。要适时改革管理体制,健全预研项目的审定程序,强化预研创新项目的合肥特质。
加强工科科学布局,系统构建学科链条。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
融合高精尖驱动力,全面提升属地高校创新能力。要支持地方高校建立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实体落地优势,在大型项目申报中设立硬性合作机制。
聚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智能网联汽车之都
市政协委员 周伊凡
谋划“一都、一群、一区”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要下好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先手棋”,编制《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建设方案》。
打造立体的产业人才体系,从聚人、用人、育人三个层面打造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体系。
转变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政策引导型向应用引导型转变,尝试联手打造环巢湖智能网联汽车专线,依托项目培育和打造一批优秀企业。
构建统一规范的交通标识体系。交管部门与车企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规范统一的全市交通标识标志体系,力争把合肥体系申报成为国家标准体系。
积极打造“中国安全谷”
市政协委员 穆饶明
加强专业人才支撑。政策供给要持续完善,对企业招引相关人才给予重点支持。优化完善合肥市梯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推动人才培养,完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出台专项政策保障。加快制定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投资基金作用,优先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发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保障企业发展。
加快示范应用推广。发动企业参与示范性基地建设,打造网络信息安全应用样板区,促进产品在合肥市先试先用。
焕发产业生态活力。强化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让教育点亮孩子的成长明灯
市政协委员 王昌余
办格局大气的教育。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形成良好局面。要坚持立德树人,让孩子们从“好上学”到“上好学”。要谋划成立合肥教育发展研究机构。
办职业高尚的教育。健全师德师风奖惩机制,不断涵养高尚师德。建立质量监测评估机制,鼓励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教育领域良好生态,对紧缺教师采取特殊政策引进。
办气定神闲的教育。坚决克服功利化倾向,改变考试做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把减负落在实处。
办和颜悦色的教育。积极构建育人新模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培育家长教育观,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将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整体规划,构建适应要求的组织体系、决策机制和协同机制。
金融服务赋能
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 陈江华
强化国际金融后台建设,打造未来金融数据中心。念好“贴、融、合”三字经,建设好合肥国际金融数据中心。“贴”,以政策创新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融”,以平台建设吸引全球内外资机构“融进来”。“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内外资本“留得住”。
加快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提升精准服务能力。以金融创新,增加直接融资。以金融开放,服务跨境需求。以绿色金融,提升发展层次。
提高金融服务对标对表意识,促进金融全面统筹发展。要强化服务意识,活用金融杠杆,重视金融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
“心中有数”
才能“说话算数”
市政协委员 吴鑫坤
要全面“识数”。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形成“数据兴业”的共识,提升数据创新对赋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要完整“统数”。由市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打造好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条件,全面统筹;主动反向协助社会数据、产业数据的拥有方,盘点数据要素底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要强化“管数”。要同步做好“管理”和“管辖”工作,在合肥建立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和手段,做好“管数”文章。
要合理“用数”。以技术促“应用”“妙用”,实现“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同时从“应用”顺藤摸瓜推需求,带动应用创新的不断迭代升级的新模式,进而推动合肥市数据要素产业的健康发展。
优网络促应用强产业
推动5G跨越发展
市政协常委 陈睿
规划为先,系统规划布局精品网络。今后在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更新之初,就将5G网络同步规划,有效解决选址难题。在很多工业项目规划中,要提前考虑5G基站以及配套的边缘计算节点,为后续应用做好准备。
应用为王,推动各领域加快应用创新。要实现5G应用的破题,需要政府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示范应用,让市民及早体验5G带来的便利。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引导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聚和使用。
协同为要,实现5G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合肥市“芯屏汽合”先发优势,叠加形成5G新优势,培育引进一批5G领先企业;同时,推动优势产业实现“5G+”,形成1+1大于2的产业协同效应。
激发国企创新活力
做强合肥市科技创新体系
市政协常委 许令顺
鼓励国有企业单独或与科研院所合作申报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合肥市企业,引导其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中发挥作用。
健全创新管理体系,加大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大创新考核权重,引导国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研究创新考核机制,强化企业技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双向混改”力度,激发国企创新动力。
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打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对接,形成创新共同体。
调整评价机制,落实激励措施,激发科技研发人员创新活力。建立薪酬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容错机制和合理的科技研发评价机制,支持国有企业承担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建设绿色生态网络
拓展城市生态空间
市政协委员 王丰
坚持规划引领,绘制“一张图”。编制好全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生态专项规划实施的行政和技术管理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构筑“共同体”。强化底线管控,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完善重点水源涵养林区建设,强化天然林保护,做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市域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魅力城”。依托各级公园和开敞空间,形成新区建设“公园+”和旧城改造“+公园”的发展模式。加强林水结合、林路结合、绿道建设与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相结合,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
坚持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健全协调机构,加强多方统筹,形成“多部门联动、多功能布局、多途径联通”的机制。
多措并举
让农村老人拥有幸福晚年
市政协委员 许红
绘制一张蓝图,编制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规划。聚焦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能级提升和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构建一条链条,加快农村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农村养老院服务质量长效机制,为农村老人设计一条专业化的“链式”服务。
提供一道保障,统筹谋划好精准养老。以解决失能、失智老人托养难题为目标,建立覆盖范围包括合肥市农村老人在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养老保险体系。
搭建一个平台,提供更加智慧的暖心服务。由政府为主导,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区域性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为农村留守老人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对标对表长三角
加快推进合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 方达夫
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推动量质齐升。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强化优质专利检索,培育高价值专利示范,开辟专利申请“绿色通道”。
强化知识产权运营,助力高质量发展。设立合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证券化获得所需资金。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产业化。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为科技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融资增添新的途径。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创造氛围。高标准建设“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协作机制。
坚持人才为本,打造精干高效队伍。依托培训基地,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代理、运营和保护人才。
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市政协常委 李琼
加强党的领导与工作统筹。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推进落实。
加快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三三二二”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以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为契机,推动形成基层协商民主的“合肥经验”。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以点带面向全市推广,逐步形成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合肥经验”。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学校”的作用。吸纳各方面专家和实务工作者,组织编写基层协商操作手册,提高基层协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培育协商文化,营造协商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合肥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经验与成效,营造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浓厚氛围。
将中欧班列打造成“黄金专列”
市政协委员 费广华
做好服务发展文章。需在战略和规划层面谋求更大的支持,要加强规划项目研究,支持口岸开放发展,支持“走出去”发展。
做好政策支持文章。合肥中欧班列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政策、资金、货源等多重压力,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并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创新中欧班列支持方式。
做好平台打造文章。要支持平台做大做强,市级层面要缓解资金压力,支持平台公司升格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要整合全市开放平台资源。推行“合肥中欧班列+”共建共享发展模式,整合陆港、水港、空港和跨境电商物流运输平台,打造市级开放经济服务综合性集团。
做好资源整合文章。要推动全省统筹发展,建立省市联动机制,要列入政协重点课题。
挖掘土地红利
推进城区工业园区二次创业
市政协委员 杨美蓉
编制城区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规划,制定“退二进三”和“退区进县”的时间、路径、步骤、措施。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构建区县联动发展新格局。制定政策,建立合理的区县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县区产业转移与合作积极性。
加速科技平台布局,提升园区产业结构层次。重点打造多种平台,形成相互补充协作的平台体系和集群。
探讨灵活用地政策,规范土地有序使用。允许城区老厂房临时改变用途,有条件推进“工改商”。
探索混合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园区产权单位提高投资强度;推进“工业上楼”,实现建筑高层、产业高端、环境高档。
加大专项奖补力度,稳妥推进转型升级。政府适当提高收储价格和搬迁补偿标准,让企业享受土地增值的红利,推进园区发展。
在打造会展经济中
展示创新之都新魅力
市政协委员 陈杰
做“优”会展经济。制定出台合肥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国际会展引进和申办联动机制,加强合作。大力实施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大”会展经济。不断完善市级会展协调机制,加强会展业体制建设,提升本地会展、赛事的国际知名度。
做“强”会展经济。加快会展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持场馆及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加快新技术场景应用落地合肥、落地会展产业。着力打造合肥市知名会展品牌,争取更多国内外会、展落户合肥。加强与先进会展企业的交流。加强与国际会展业组织和知名会展企业合作,制定出台加快合肥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做“活”会展经济。坚持会展业市场化发展方向,通过政策支持实现动态调控。
全链提升农业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 张守芳
在锻链上,夯实基础。做特做优传统产业,做精做强特色产业,做美做好休闲农业。
在补链上,提升价值。从源头上补,“解决好种子问题”。从加工上补,发展主食加工、休闲食品等新兴加工业。从基础上补,高起点培育一批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在延链上,注重赋能。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技术装备体系。
在强链上,打造品牌,加强标准化、多元化和品牌化建设。
在育链上,强化保障。以规划培育,制定农业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政策培育,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以保障培育,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实规划留白机制,以及农业设施用地等政策。
关于加快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 张满中
加强统筹规划,产业承载进园区。在“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市级层面对全市进行一次产业空间布局的总研讨、总规划、总指导、总统筹。
加大环保投入,集中治理进园区。选址要远离住宅区以及其他生活区,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环境服务处理能力。根据不同园区产业特色,提供差异化服务。
适应竞争需要,“拎包入住”进园区。合肥市高度重视这一新变局,留住本地持有人的注册批件,加大吸引外地持有人的注册批件落户合肥市的力度。
提供专业服务,公共平台进园区。大力建设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所需各类共性技术平台。
创新政策支持,要素集聚进园区。优化土地政策,允许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项目用地混合利用,落实人才激励政策。
合肥高质量发展呼唤江淮工匠
市政协委员 刘宗祥
培育“匠领”,让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成为职业教育铸造江淮大国工匠的新品牌。打破人事制度的壁垒,指导安排“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产业项目研发全过程,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鼓励“双师型”教师投身合肥市26个高端创新平台,助推“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跃升。
锤炼“匠技”,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搭建工匠竞技赛场。实行“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大力倡导“竞赛文化”。
播种“匠心”,厚植赖以生长的工匠文化土壤。相关部门要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得以物化,带动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同时加大新媒体平台宣传力度。
新闻推荐
市场惊现恐慌杀跌 A股再遇黑色星期四 短期控制仓位 警惕业绩曝雷黑天鹅
沪深两市各股指受到外围市场大跌的影响早盘纷纷大幅低开,开盘后基本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持续震荡下行,沪指下行跌破3500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