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警惕消费茶异化成“金融茶”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1-01-26 02:46   https://www.yybnet.net/

据1月23日《成都商报》报道,日前,云南某茶业公司发布了一款牛年生肖茶的配货信息:发行总量为1万提,价格为3万元/提。在某普洱茶行情网站上,这款茶的行情从最早的4.8万元/提上涨到最高7.05万元/提。

将普洱茶作为一种投资,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多年,甚至出现“存钱不如存普洱茶”的“理财观念”,这与某些地方“存钱不如存酒”的观念基本一致。

虽然“炒茶”不像“炒酒”有那么大的消费市场支撑,但其疯狂程度不容忽视。比如“炒茶”炒出了“金融茶”——以个别品牌为首的、以普洱茶为介质的类金融模式的炒作,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击鼓传花”。

这般“炒茶”,更像是买空卖空的期货做法。但截至2020年末,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国内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货商品种类中,并不包含普洱茶。在“金融茶”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诸如做空单、卖现补期等各种交易操作很常见,且多是口头承诺或手写收据,容易出现商家跑路等问题,损害交易双方权益。

茶叶是农副产品和消费品,而“炒茶”让茶叶具有了某种金融属性,这已偏离了茶叶交易的正轨。在“击鼓传花”中,价格逐渐炒高,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市场规模都有限,最终恐怕难免会像“郁金香泡沫”一样破灭,到那时,这杯“苦茶”谁会喝下?

虽然“金融茶”的玩家尚局限于小圈子内,但高端普洱茶价格越炒越高,作为一般消费品的中低端普洱茶也就容易水涨船高。如此,最终埋单的可能还是消费者。

所以,对于“炒茶”现象,不宜只将其当成一种市场行为,有关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依法惩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及恶意炒买炒卖等违法违规行为。如何让消费品回归消费属性,防范消费茶异化成“金融茶”,必须引起重视。

新闻推荐

科研仪器领域20年来不进反退 谁能托起中国科技的明天?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长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科技界的无奈。但科研仪器不能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警惕消费茶异化成“金融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