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银保监会点名批评“土味”“奇葩” 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来源:济宁晚报 2021-01-12 07:53   https://www.yybnet.net/

“一键就能贷款”“手机号就值20万”“贷款秒变高富帅”……近来,一些网络平台上频现“土味”营销广告,网贷等行业更是成了重灾区。这些营销广告利用“土味”“奇葩”广告词吸引流量,套取客户信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

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近日发布了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过度借贷存在风险隐患

一边是能快速获取消费金融产品的便利,一边则是悄然积聚的金融风险。近年来,网络平台的消费金融已嵌入客户日常消费场景,形成无感化获客,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从正面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客群下沉,有助于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培育最广大居民群体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激发消费潜力。例如,在县乡区域,农民依靠纯信用消费信贷,可以在耕种季节获得流动性支持,调节消费与生产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说。

然而,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业务经验有限,过度营销极易引发金融信用错配问题,带来较大风险隐患。对此,王家强表示,从供给方看,我国信用体系仍未充分发展完善,针对个人客户的征信信息仍不够全面,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积累的数据亦存在数据造假、模型错误、数据无法反映未来变化趋势等问题,风控水平难以支持其消费信贷的大规模扩张。从需求方看,消费信贷客群包含学生、农户、就业初期的青年等相对弱势群体,这些群体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认知,消费观尚未成熟。一味鼓励增加信贷,超过其自身偿还能力和可承受的消费水平,将导致过度消费、信用违约等社会问题。

多渠道加强规范整治

“首先,应按照持牌经营要求,对互联网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实行牌照准入。其次,要按照对同类业务采用同一监管标准的原则,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消除监管套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析师娄飞鹏表示,要加快对网络平台的各类宣传营销进行规范,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广告审查及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专家表示,要想进一步治理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消费,一方面要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在监管部门许可的金融业务范围内开展营销宣传;另一方面要出台规制互联网金融类广告内容的细则,明确互联网金融广告的制作、发布标准。例如,消费信贷广告应清晰准确展示贷款年利率,不应以“日利率”“日还款”等方式宣传。

消费者要保护好信用名片

除了对平台的规范整治,金融消费者自身也应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都是经济身份证,是一张没有期限的名片。对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高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价格上还能有优惠。”董希淼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充分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同时,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钱箐旎)

新闻推荐

严惩网络违法犯罪 持之以恒扫黑除恶 民事审判向“和稀泥”说不 2021年,人民法院要干这几件“大事”

心怀人民、公正裁判,守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新的一年,人民法院将有哪些“大动作”?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10日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银保监会点名批评“土味”“奇葩” 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