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我有锤凿成利器,君由刀刻出神功 ——略论文房刻铜艺术和代表传承人“老神”

来源:烟台晚报 2020-11-03 10:15   https://www.yybnet.net/

刻铜滥觞于商周,安阳戚家庄出土商代晚期的一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凿刻铭文。西周“晋侯稣钟”长达355个铭文均錾刻而成,技术已相当成熟。秦汉魏晋陆续出现大量铜制权、量、诏版、玺印等。唐宋元明时期随着金石学初兴,铜器特别是一些铜制文房器具开始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如镇尺、砚山等。清同治到民国年间,随着墨汁出现,铜墨盒风行,文房刻铜艺术达到鼎盛期,出现了以晚清“万丰斋”陈寅生、民国“同古堂”张氏昆仲为代表的两座高峰。在北京及周边,“同古堂”还吸引了陈师曾、姚茫父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书画家群体参与其中,诗书画印金石文字等通过凿刻呈现于墨盒、镇尺等文房铜器,蔚然成风,一度成为旧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

(上图:韩天衡先生书,孙建明先生“梦臣”刻铜墨盒)

晚清陈寅生、仁甫、笏臣等一辈名家多自写自刻,不管书法还是绘画以线刻为主。也正是限于自写自刻,书法多帖学末流,绘画亦多坊间画谱风格,虽偶见灵动隽永的佳作,但总体风格略显纤柔,未脱匠气。相比而言,民国文房刻铜写、刻分工明确,而文人艺术家的深度参与让刻铜人的艺术视野和审美大为开阔,众多风格书画名家在铜材上各擅胜场,直接推动了刻铜产业和技法的飞速发展。姚华与陈师曾还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枯笔燥墨、奏刀随之”这一写刻转换的关键法门,短短三四十年间文房刻铜艺术大放异彩,由传统线刻拓展到点、线、块面综合运用,让文房刻铜艺术从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同时催生了多位刻铜名家,如张樾丞、张寿臣、姚锡久等。

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随着新式文具的推广,传统文房铜器实用性降至冰点,基本成为陈设古玩。文房刻铜艺术在昙花一现后逐渐式微,1950年代遂成绝响。好在改革开放唤醒了大批旧时代走来的老艺术家和文化人,他们的丰富鉴藏和积极推广让文房刻铜艺术随之醒来。文玩市场的复苏让新时代藏家看到了文房刻铜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孵化刻铜工艺重生,陆续涌现了一批新时期文房刻铜艺术家。当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练,借助材料科技和工具革新,文房刻铜技艺已基本恢复并出现可喜进步。虽然在文玩和艺术界文房刻铜艺术仍属小众,但已基本完成了技术、理论、市场三个层面的原始积累,下一波高峰指日可待。

新时期文房刻铜艺术代表人物主要有符骥良、吴蘅、孙建明、宋国柱等,根据雕刻手法不同,大致分为“锤凿”和“手刻”两大派别。本来篆刻、刻铜、刻竹、刻紫砂刀法基本类似,但因材质不同,硬度、韧性差别较大,特别是铜材硬度高,韧性强,大多需要借助锤凿之力,一手持凿,一手握锤,即“锤凿”派,这也是由传统金工錾刻发展来的主要方式。

另有一派不假锤凿,与篆刻类似,以手持刀直接在铜面刻制,即“手刻”派。当然,这个区分并非绝对,也有一些高手凿刻兼施,深雕用凿,浅刻用刀。刀法本是手段,且不同刻手各有套路,特别是在高段位艺术家层面,刀法已不起绝对作用,但两派技法因其发力方式、受力方向和刀口轨迹不同还是各具特色。锤凿通常以左手持凿、右手握锤,与书画用笔是相逆的,锤凿一个笔画形成的刀口与锤击节奏一致,呈点状或块状的断续连接。这似乎更利于展现传统书画的“金石味”和“涩感”。锤凿刻铜发力主要靠锤击,因此持凿之手基本不分散精力在剔铜上,可更从容地控制进刀方向和提按顿挫,通过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凿子表现不同风格,刀法更为细腻。手刻则多右手持刀,与书画用笔一致,刻成一个笔画形成的刀口是流畅连续的线状,而这似乎更利于传达传统书画的书写感和笔力的贯通。另外,手刻刀法全部力道均出一手,即要剔铜又要随时控制刀口方向和提按,因此对手劲儿有一定要求,线条多爽利粗犷。

(上图:“手刻派”代表宋国柱先生刻铜照片)

在新时代文房刻铜艺术家中,衡水宋国柱先生堪称翘楚,亦是“手刻”派的旗舰。“老神”是宋国柱在文房刻铜圈子里更为熟知的雅号。“老神”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正是民国文房刻铜落幕之时,出生地河北饶阳县,距民国文房刻铜领军人物张樾丞、张寿臣兄弟家乡河北新河县约百公里之遥。或许是燕赵之地的侠义古风对金铜铁器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正如胡夔文《困知斋诗存》咏张樾丞一诗“满腔中有燕邯味,不似寻常市上人”。行伍出身的“老神”虽然自幼喜爱舞文弄墨,曾得李苦禅、董寿平等大家亲炙,一直努力成为一名书画家,但造化之手却坚持将铜纸铁笔给了他,从零起步,自学刻铜。多年的书画基础加上骨子里的燕邯之气和指掌间的老茧,让他的作品很快得到了全国各地刻铜爱好者的认可。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了爽利明快,洗练劲健的独特风格,有自书(画)自刻,也有与其他书画家合作的作品,方寸之间,题材、风格丰富多样,均能刀笔相合,趣味盎然。

作为“手刻派”代表,“老神”在笔法、刀法方面有着自己的坚守,并鲜明地表达在了作品上。我想这主要来自陈师曾、姚茫父,尤其将姚茫父“枯笔燥墨,奏刀随之”八个字奉为圭臬。鲁迅先生在《北平笺谱序》中的一段话,非常准确地道出了其中奥秘“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后面几句虽然说的是笺谱,又何尝不适用于刻铜。两门艺术均是通过雕刻再现甚至升华画稿。铜材既硬且韧,大小又多在方寸之间,为顾及雕刻,画面构图宜简明萧疏,用笔则宜粗犷洗练。这成为陈姚二人画铜风格的独特标签,也在“老神”作品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但“老神”还是“老神”,同样的理论指导下,在他作品中更多地转化成了质朴豪爽的趣味,用刀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相较于刻制名家书(画)稿,我们看到“老神”刻铜作品中占比更多的还是自写(画)自刻一类,坦白地讲,因为少了书画名家的附加值,这在市场传播中其实是有些吃亏的,但他好像并不在意,仍然乐呵呵地自刻自画,而且喜欢将自己的创作感悟和生活情趣,化为韵语题跋刻在作品上,颇见个性和新意,清新可喜。

旺盛的创作力让“老神”刀下的文房刻铜精品迭出,不但在文玩圈内声名远扬,还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湖南卫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艺术中国》等知名媒体宣传报道。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爱好者收藏。他的刻铜艺术也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上图:宋国柱先生摹刻民国姚茫父铜墨盒)

豪爽的“老神”对自己几十年来辛苦摸索得来的技艺并不保守,近年来不但多次举办讲座,收徒授艺,毫无保留地传承培养了一批新人,还在2018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跟我学刻铜》一书,将自己刻铜工具、技法、心得等一系列可谓独门绝技通过高清照片、文字一一公开。纵观历史,任何一门艺术或工艺的发扬光大,都离不开更多作者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借用时髦的经济术语叫“产业链”。只有基数大了,激发更多包括刻手、书画家、藏家、媒体、乃至于工具材料商的参与热情,产业链的上下游才能更活跃,出更多精品佳作。我想“老神”应深知这一点。

最后,想起齐白石题赠北京“张顺兴刻刀铺”的一副对联“我有钳锤成利器,君由雕刻出神功”很有意思,略更其中二字“我有锤凿成利器,君由刀刻出神功”移来描述文房刻铜锤凿、手刻两派,特别是手刻派代表“老神”竟觉莫名地妥帖。

文/ 李宪文 王胜义

新闻推荐

产销重回“快轨”“头部效应”显现 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7.7%;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力压特斯拉,占据前三季度新能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有锤凿成利器,君由刀刻出神功 ——略论文房刻铜艺术和代表传承人“老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