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业保持稳健发展,抵御风险能力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结构流向更趋合理,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项目建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量较过去4年总和还多1092亿元。
保险业充分发挥其固有的风险管理、资金配置等优势,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截至2019年年末,保险业支持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金规模分别超过6000亿元和2500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530只,合计备案(注册)规模33842.36亿元,保险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实体经济。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进一步提升。
金融创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创新让许多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引导银行机构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和融资需要,创新贷款模式,不断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8万亿元,是2017年末的1.26倍;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62万户,是2018年末的1.43倍。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足,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推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平衡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前8个月,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约7万亿元,有力保障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以及企业债券融资。
坚守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定位的新三板,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直接融资功能不断提升。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融资106.29亿元,环比上升17.43%。截至7月20日,新三板合格投资者数量已超过151万户。
金融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旨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这是近年来我国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完善金融调控、防控金融风险的一个缩影。“十三五”即将收官,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前8个月,银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新提取拨备1.4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615亿元,目前拨备余额达6.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5%,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2.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0.4%,均保持在合理区间较高位运行。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新起点上,金融各行各业将持续向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发力、聚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今年中国国庆中秋假期,取得疫情防控积极成效的中国人消费热情高涨。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在假期首日,全国共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