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艺伟
在数字支付逐渐在中国普及的今天,一部分人群却无法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退休人员、农村地区人群成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主要人群。”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9月24日在第九届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
温信祥表示,央行今年年初在中国多个省份开展的支付领域数字鸿沟抽样调查显示,其中未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受访者比例为17.6%,上述五大人群成为电子支付时代的落伍者。
他表示,近年来支付的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发展态势凸显,产生了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使其入口特征更加显著,被隔离在数字支付之外的群体,也难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福祉,甚至导致数字时代的金融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在我们监管政策制定过程中,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支付普惠也是始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指出,这份调研中显示是否会使用数字支付工具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从年龄结构方面看,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是1%;从教育水平看,小学及以下比例始终14.7%;从职业来讲,务农人群、城市退休人群始终电子支付的比例是57%与58%;从收入水平来看,个人年收入与使用电子支付呈显著相关的关系,个人年收入1万及以下使用电子支付比例仅为61%;从城乡差距来看农村地区人群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为65%。
他表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消除支付领域数字鸿沟还面临不少新新课题、新挑战。特别是,老年人使用数字支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城市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移动支付发展更快、场景更多,城市里面的老人面临的城市鸿沟更为凸显,很多老年人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网上生活交付、转账汇款到银行柜台,调查当中老年人普遍反应手机银行与支付APP界面不友好,字小看不清,看不懂,网卡和密码验证流程太复杂,这次疫情更凸显了老年人遭遇的支付窘境。
温信祥表示,央行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数字化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恪守支付为民的理念,推动普惠支付发展,已经多措并举,发展普惠支付。
第一,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组织实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移动支付下乡三大特色工程。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卡助农取款点达到99.4%,畅通了农村基础支付最后一公里。
第二,在提升支付可得性方面,基本实现银行账户全民和全域覆盖。从账户拥有率来看,我在通过对十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居民账户拥有率95.2%,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第三,在普及新兴电子支付方面,激发小微、零售领域的支付创新活力。2019年236家支付机构处理支付业务近300万亿元,服务近10亿客户与3万商户。2019年底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
第四,在治理支付风险方面,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互联网黑灰产业资金链活动,牢牢锁住百姓的“钱袋子”。今年以来对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违法金额共发布金额2.3亿元,人民银行上半年共收到支付领域1208件,同比下降26.5%,举报数量也持续下降。
因此,未来,在普惠支付制度建设层面,要夯实数字支付的基础设施,一是统筹推进境内和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进一步畅通跨境支付渠道。二是加快农村支付环境提档升级,鼓励银行支付机构对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数字支付+建设。三是推进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我国统一数字身份信息系统,鼓励引导大型市场机构践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动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睿通讯员张妍纪海燕)近日,德勤中国在杭州发布第二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榜单,全国33家企业成功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