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是我们眼下必须着手应对的问题。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要着眼长远,要未雨绸缪,要会算大账。
据6月29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在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我国最大的已建设煤炭化工一体化项目,产生的灰渣只有10%可以利用,剩下的工业固废只能就地填埋。与我国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迅猛发展相随而生的,是一年超过33亿吨的工业固废产生量,累计堆存量超过600亿吨,且数字还在加速攀升。可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不足,大量的填埋堆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工业固废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和有害固体废物。一般填埋和堆积存放的工业固废,多是前者,包括高炉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硫酸渣、盐泥等。
工业固废不仅堆存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许多工业废渣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淋溶污染土壤和水体。有的废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响生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被工业固废污染的土地,其修复代价巨大。以2018年浙江省首例土壤修复项目为例,那块土地曾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再生产业的基地,治理代价高达每亩50万元。
此外,工业固废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对能源领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项目而言,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考验和挑战——某种程度上说,工业固废尾大不掉,对一个行业而言也是巨大的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高、堆存量大,但综合利用率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4.6%,这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所要求的,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差距较大,“大量灰渣只能就地填埋”成为很多地方处置工业固废的方式。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少,技术研发能力不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处理工业固废的能力和技术较为薄弱,上下游产业链未能完全疏通;二是相关财税政策、工艺标准、产品目录尚不完善,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比如,山西一家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中固废原料占比高达90%,但其不在《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范围,难以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综观影响和改变环保事业进程的事件,多是进入公共视野、成为公共话题、引发普遍质疑之后,催生一系列铁腕治理。比如“雾霾锁城”“垃圾围城”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词,于是“大气十条”等相继颁布。而时下,公众对于工业固废的关注不多,但600亿吨足够触目惊心——我国14亿人口,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是近43吨,数字着实可怕。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是我们眼下必须着手应对的问题。比如,加强产学研的衔接,多维度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发达地区和有先进经验的企业要积极贡献智慧和样本;政府部门在相关税收上的激励政策要到位,等等。
值得期待的是,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工业技术、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而广东东莞、浙江宁波等地也纷纷跟进,或就工业固废污染防治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或整治工业固废打造“无废城市”。
治理工业固废,不能等到积重难返、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再亡羊补牢。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要着眼长远,要未雨绸缪,要会算大账。
新闻推荐
货币政策“直达实体”将更趋精准,业内预计金融空转套利得到有效遏制后央行下半年或择机降息降准
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先后推出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