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止亏,是达达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十一丨作者
成招丨编辑
二财(ID:kanercai)丨出品
在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十几天之后,中国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于6月1日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计划以“DADA”为交易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根据招股书,IPO发行价格区间设定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5-17美元,预计发行1650万ADS。由此测算,公司估值约在35亿美元至40亿美元。按定价区间中间值计算,如全额行使“绿鞋机制”,达达集团此次募集金额约在3.03亿美元。
放眼资本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股四次熔断,瑞幸造假事件的爆发使中概股蒙上阴影,中美贸易战的继续升级,市场环境可以用“恶劣”形容。
在这个严峻的关头,逆势“强行”入市的达达集团,打的是什么算盘?
1
连年亏损,达达“带病”上市
由配送业务起家的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随着业务环节的不断完善,其业务构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达达快送,本地即时配送平台,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本地即时配送服务;二是京东到家,是一家本地即时零售电商平台,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商品1小时配送到家的服务。
众包物流是达达快送的业务底色,整合社会中的闲置资源,解决货物“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在其上线后的2014年,笼络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一众合作伙伴,并在2015年的“百团大战”实现突围。
受益于电商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电商风口背后的风口,达达迄今为止先后获得了红杉、DST、京东、沃尔玛等顶级基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投资,累计融资金额约13亿美元。
不断成长的达达集团,2018年底就表达了赴美上市的意愿。2019年12月由达达和京东到家合并而成的“新达达”正式更名为达达集团,为上市做进一步打算。
原本需要多年以后才能培育起来的市场和用户习惯,被疫情按下了“加速键”。本次疫情期间在“新基建”的加持下,线下经济受损,线上经济却出现了大幅上升,到家需求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零售商的数字化进程。
今年一季度过后,由于疫情加速了消费者对于本地即时零售平台的认可,达达集团受益于此,在核心数据上的表现不错。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达达集团营收1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27亿元增长108.9%。其中达达快送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配送订单数达到8.22亿份,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52.6%,同期活跃骑手数量达到63.4万人;京东到家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平台销售GMV达到157.2亿元,同比增长92%;活跃消费者数量为2760万人,同比增长65.3%。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到2023年,本地即时零售平台在超市领域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增长到3854亿元人民币,从2019年开始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5%。特殊环境下,京东到家、盒马鲜生等生活零售电商以及达达快送、闪送等即时配送行业,都向前走了一大步。
逐渐兴起的“宅经济”和“新基建”建设,让达达集团转身“即时零售第一股”成为可能。
但无法忽视的是,连年的亏损,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背后的底色。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达达归母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亿元,如何止亏也是达达上市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过度依赖输血,达达隐忧难解
除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达达发展过程中捆绑的两大电商和零售巨头——市值高达约800亿美元和超3500亿美元的京东和沃尔玛在达达上市的故事中占重要篇幅。
据招股书介绍,京东和沃尔玛将作为基石投资者分别以IPO价格认购达达价值60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的ADS。并且,作为达达最重要的两大股东和合作伙伴,IPO后京东和沃尔玛将分别持有达达45.3%和9.5%的股份。IPO前,这一数字分别是51.4%与10.8%。
早在2016年,达达就开始与京东和沃尔玛接洽,当年4月实现与京东集团的合作协议,收购京东到家全部业务,并获得了2亿美元现金;6月与沃尔玛集团达成商业合作协议,并接受了沃尔玛5000美元的战略投资。在2018年,京东集团进一步投资1.8亿美元购买达达的优先股,沃尔玛集团则又追加投资3.2亿美元。
无论是京东还是沃尔玛,牵手达达可以实现两者的业务互补性,也使得各方在供应链的环节形成了一个铁三角。京东旨在加强自身“最后一公里”环节,1 小时配送到家的电商服务。沃尔玛则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布局。据了解在疫情期间,沃尔玛鲜食在中国线上平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便是京东到家。
重要合作伙伴持续注资,保障了达达即时配送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营收的稳定增长。据显示,2017- 2019年,达达集团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31亿元,同比增速逐年递增,这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十分难得。
祸福相依,虽然两大强有力的零售巨头股东支持保障了达达稳定的营收,但营收过度依赖大股东,或在未来使自身发展受限。
达达集团的净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少数几家客户,包括京东集团、沃尔玛集团和永辉。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来自于大股东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6.7%、49.1%、50.5%,关联性交易基本在五成上下浮动,自身风险抵抗能力值得探究。
3
强敌环伺,达达前路坎坷
近年来,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跨区域的快递以及服务本地生活的众包物流成为重要的支撑产业。直播带货和即时配送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物流即时配送网络,被称为新基建的重要构成之一。
这给即时零售行业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据辰宇投资数据显示,在中国超市领域,即时零售本地商品交易总量预计将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实现显著增长,CAGR预计为69.5%。预计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即时快递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0.6%,超过中国本地快递市场的整体增长率。
放眼整个行业,即时零售赛道并不是一片蓝海,达达集团的竞争对手一个个都背景深厚。有依托于美团的跑腿代购、闪购、卖菜等新零售配送到家类业务,顺丰旗下的同城急送,阿里阵营的蜂鸟以及点我达,以及以用户到用户、点对点业务为主的速递公司闪送、UU 跑腿等。巨头下场,即时配送必有一战。
达达目前的优势在于,在商超即时零售、社会化即时配送两个领域中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配送和零售两大核心业务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面对竞争,达达除了要解决过度依赖大股东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住自己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突破。
因此,达达集团迫切需要在快送业务上拓展京东之外更多的客户,并且还要在零售业务上,覆盖更多的用户和地区。利用好在大型商超电商化的过程中,达达的先天优势,搭建起从全国连锁到区域龙头、从大卖场、标超、便利店到高端精品超市的多类型、全业态的商超矩阵。
另外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更多骑手加入所增加的运营成本和亏损扩大的问题也十分重要。骑手做为配送服务的基本,其薪酬和激励也成为了达达业务中最大的开支。在未来扩张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成本增加的问题。
祸福相依,未来如何摆脱亏损、对大股东的严重依赖性,扩展在线平台,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成为在众多同类平台竞争中“跑”出来的关键。
总体来看,服务于本地生活的即时零售赛道还处在竞合的过程中。作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上市之后,面临的考验依旧严峻。
新闻推荐
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我国将加紧全面实施预告登记制度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王立彬)为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将加紧全面实施预告登记制度。记者2日从自然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