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文 | 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 毕研广
一场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
很多行业、企业这一年从“南”开始。
跟实体行业不同的是,餐饮、旅游酒店、娱乐行业以及加工制造行业受到了疫情立竿见影的影响。金融行业的影响是慢慢的堆叠,并且不断地出现风险。
从金融业务角度而言,各行各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归结到行业结算的问题,账期和收入的不确定,归结到了金融上,反映到财务上。
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虽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金融行业也面临着短时间之内违约率上升,借款客户群体出现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
疫情之下,现有的风控技术和风控手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风控失效”。
并且,从疫情一开始,监管、各大金融机构和从事金融业务的平台都推出了“延期还款”。然而,这一善意的举措,却招来了很多“逃废债”人群。有部分别有用心的借款人借助“疫情”,拿出各种啼笑皆非的理由来达到自己不还款的目的。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
2019年,央行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北京也率先开始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首批六个试点项目也已经启动。从进入沙箱的六个项目中来看,有三个项目是与线上贷款有关。可以说,这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
未来,上海、深圳等城市也会纷纷出台金融科技相关政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线上风控得以应用,金融作为工具,能否有效的解决在疫情中各行业以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风险?金融科技在未来的借贷业务中如何补齐短板?
01 受疫情影响的各行业本质问题在哪儿
本质是现金流短缺出现的问题。
有句话叫:现金为王。也有人说当下最能够代表你财富的并不是拥有多少固定资产、不动产,而是你手里可支配的现金。
现金流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疫情之下被完全的暴露。多数的企业之所以受到严重的影响,就是因为现金流短缺,手里没有充足的现金。
例如餐饮行业。餐饮行业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现金流相对充裕的行业,尤其是那些以散客为主的餐饮。通俗的讲:有吃的就有赚的,因果关系很明显。
餐饮行业之所以现金流相对充裕有三个特点:
第一,餐饮行业的经营属性决定了现金流动速度。
第二,成本相对固定,人员、房租相对简单。
第三,有相对固定的进货渠道。
虽然有以上三个特点,但是在疫情之下,消费者减少等于减少了收入,人员成本增加。光有花销没有进项,也导致了现金流的紧缩。大部分餐饮的老板,在近两个月之内都是光掏工资、房租,成本不断的累加。
有观点认为。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的统筹和计算现金流,流出多余的现金防范一定风险。
从公司战略角度讲,确实如此。
但是,此次疫情不同,属于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从疫情开始到“封闭全城”,很多企业主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也是疫情结束之后,各行业应该补齐的短板之一。通过这次疫情,大部分的企业应该明白,手里应该准备足够的现金用来应对突发事件。
从而,这也给金融机构以及未来的金融科技和金融业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当下,金融机构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对借款人做风控,信用、抵押物依然是标准之一。然而,如果企业或者个人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在特殊环境之下也难以为继。
02 金融科技还需补短板,优化风控模型
大数据风控、云计算,以及线上审批并不再是新的名词。而且,从2016年开始,大数据风控已然活跃在各大互联网金融机构中。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可以说是一个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迭代。此次疫情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但凡是“在线”的业务,还是金融“在线”相对成熟。毕竟,金融“在线”从网上银行到手机银行再到现在所推出的“线上化”、“科技化”,已经发展和沉淀将近15年的时间。
模式较为成熟,并不代表着业务能够完全的没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本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此次疫情带来的反思,让金融科技在未来借贷业务中学会审核企业或者个人的现金流。
不仅如此,从这次疫情反应出的问题,还直观地表现在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对借款人、企业审核也许不那么精准。
有些借款人趁机进行逃废债。要避免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业务端和风控端开始入手。之前,风控依赖线下,走访借款人和借款企业。从效率上来讲确实很慢,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线上风控确实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又变得不那么精准。
出现像疫情这样的现象,有些逃废债的人群确实也看准了时机,做“选择性还款”,甚至逃避还款。很多机构延期还款依旧,但是要进行延期还款必须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才能进行适当的延期。大部分的金融类公司在风控上依然沿用传统的风控维度。消费金融、助贷公司都是在降低门槛进行获客,在特殊环境下确实能够带来的一定的“风控失效”。如果这种风险堆积起来,最终也会导致大规模的逾期和坏账。
那么,是否能够从源头就能甄别出借款人、企业的属地、收入来源、收入水平、以及负债率?这个问题通过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不难办到,能在前期风控业务模型中纳入并且甄别这些维度信息,就变得非常关键。
这样不仅仅是能够扩充风控维度,还能有效的在源头上避免“逃废债”,贷后管理工作也能无缝衔接。如果确实受到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履约或者是暂时失去还款能力,金融机构也能够因地制宜,快速的锁定借款人,优化延期还款。同时,也能够完善整个体系,不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借款人钻了空子。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
大部分的金融机构推出的线上借贷业务都是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并且几乎都是“信用贷”。那么,从信用贷的属性上来讲,考察的依然是履约能力。那么,未来一段时期,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合法的获取借款人的现金流情况变得尤为重要。开篇我们分析了,如果现金流出现问题,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借款人很容易违约。
然而,信用类的借款说到底是拿自身的信用做担保,毕竟是一个相对“虚拟”的“抵押物”。而且,现阶段的信用缺失还是比较严重。有些不上征信的放款机构在近期逾期率上升。实际上,能够证明借款人有还款能力的,依然是借款人的现金流。
所以,疫情之后,金融机构和放款机构应该在去调整风控模型,重点在于借款人的归属地,收入来源和现金等围绕着个人、企业的相关情况调整风控模型,勾勒出借款人清晰的画像,扩充整个风控维度。
不仅如此,监管机构也应该了解疫情所带来的问题。对于非法金融活动和“逃废债”要加大惩戒措施。
03 金融科技发展,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2015年开始“野蛮生长”的P2P中不难看出,从2015年到2017年,P2P确实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也导致了现在整个P2P的全军覆没。金融科技的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不能再重蹈覆辙。
日前,很多媒体曝光,714高炮死灰复燃,借助这次疫情大部分金融机构放款机构收缩的情况下,714高炮平台开始疯狂放款。2019年,随着金融风险化解和“扫黑除恶”专项整治的不断深入,确实打掉了一批“高利贷”平台,但成果还没有完全巩固,又出现了很多变相的“高炮”高利贷。
并且,恶意逃废债的人群也不断加剧,有组织的“反催收联盟”,借助疫情为借口编造“受困”理由不履约的借款人也大量存在。这些给金融科技和“线上金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2019年,网贷平台逃废债将纳入征信,对于逃废债来讲确实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也希望监管机构能够重视未来可能出现的这些风险,之所以这些现象反复出现,还是因为“惩戒措施”不到位。
最后,金融科技的发展毕竟刚刚起步,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一次“大考”,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能够促进金融科技补短板,不断的完善自身业务和科技水平。
对于监管而言,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在政策上“补短板”,加大惩戒力度,严打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文 / 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 毕研广)
专注金融创新报道
「ID:qi_caijing」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 财经人物画报 | 柒闻网
原标题:《柒财智库 | 疫情之下,金融科技如何补短板》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光明日报3月18日消息,近日,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