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新区企业中农威特工业化病毒纯化系统设备兰州航天科技园,2012年搬迁入驻。神舟飞船综合显示单元星载铷原子钟产品物理部分直线加速器医用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应用示范区嫦娥三号器表国旗定连片区金川科技园红星美凯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昕
自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27个“国字号”高新区至今,兰州高新区已走过了近三十载风雨历程。三十年间,兰州高新区不仅经历了从初始创业、两区合一到增容扩区、三区融合,再到如今一区五园的一次次蜕变与升华。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兰州高新区也不断调整着自身发展目标,特别是在新的一年里,兰州高新区将按照国家及省市精神和部署,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紧盯国际及国内高新产业发展形势,将“高质量、新动能”定位为今后发展的新目标。
从5.2到182.77区域面积倍增金字招牌相继挂牌
1988年7月,国家科委批准在兰州建立了面积为5.2平方公里的兰州宁卧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而这里,就是兰州高新区的雏形。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当前,兰州高新区已拥有雁滩园区、定连片区、九州经济开发区、七里河园区和和平工业园区等五个园区,规划控制面积达182.77平方公里,特别是国家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相继获批挂牌成立,为兰州高新区的“国字号”又增添了新的光芒。
据悉,兰州高新区自建区以来,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7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及省级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2个。现有人才总量达到9.1万人,其中硕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500多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12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贴82人,省、市领军人才120多人,柔性引进集聚20多位院士、100多名博士协同创新,吸纳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万多人。在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中,兰州高新区位于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第60名,连续四年位次提升。在全省4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2018年度考核中,综合排名第1名,被评为优秀等次,已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硬核”实力凸显国家自创区建设稳中提质
2018年,对于兰州高新区来说,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当年2月,兰州高新区在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迎来了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自创区的喜讯。自此,兰州高新区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它过硬的内在实力,同时,也为兰州高新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在兰州高新区获批国家自创区伊始,党工委、管委会就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提出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聚焦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的‘五区’定位”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导向开启了实施以“一城一心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工程、“一主一特三集群”为导向的产业跃升工程、“陇原英才”计划为依托的人才聚集工程、“东西合作”为主题的开放链接工程和“生活生产生态”融合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等“五大”支撑性工程,紧盯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瞄准“一主一特三集群”产业导向,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培育壮大新经济的主要着力点,集中注入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关键因素,着力打造兰州“肽谷”、中以(兰州)绿色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生物产业园、纳米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的“一谷五园”,并将其建设成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
与此同时,兰州高新区面向全社会发布了建设国家级自创区的“1+4+7”政策体系,并制定了《兰州高新区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免责制度和产业项目政府投资失败容错制度》,为干部大胆改革、大胆探索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国家自创区建设已步入稳中提质阶段,并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及软件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瞪羚企业,成为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大主导产品齐发力重点项目建设再现“高新速度”
2019年,兰州高新区在紧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围绕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有效促进了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体系,并全力推动了总投资约108亿元的17个重点项目建设,被业界称赞为“高新速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兰州高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8家,同比增长21.3%,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区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25万家,新注册登记企业1090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9个,全社会R&D投入占比重达到3%,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2%。孵化总面积达到95万平方米,新引进创新创业服务机构10个、创业企业和团队200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万人R&D人员数达到125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3%、18.5%。
按照兰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规划,到2025年,兰州高新区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产值将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并全面完善从前端研发、检测检验和中试生产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为此,兰州高新区将集中力量建设兰州高新检验检测技术中心,为省内外生物医药、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食品、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的成分检测、毒理学检测以及科研服务等功能服务,并深度对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及缺失环节,着力引进生物制药、生物疫苗、现代中药等领域的转化项目。同时,到2025年,兰州高新区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也将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并吸引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西部生产基地及配套企业项目落地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以此整合带动金川科技园四氧化三钴、球形氢氧化镍等主要电池材料产品和三元前驱体产业。此外,兰州高新区将以高分子材料技术为突破口,依托省科学院技术和人才优势,建设纳米材料产业园,发展纳米化合物粉体生产技术、纳米金属粉体产品和磁传动及磁材料等系列产品,建设纳米金属粉体、纳米金属系列产业链产品和磁传动及磁材料系列产品生产基地,打造集金属纳米粉体、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储存和输运系统部件、传感器器件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与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具有国际领先、规模量产的金属纳米粉新材料产业。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我们相信,兰州高新区将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名词解释:R&D资源指的是从事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1962年建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原为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1968年划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批直接从事空间飞行器研制的单位,是我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骨干单位和重点保军单位。该所建所50余年来,扎根西北、立足航天,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甘肃省地方经济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聚焦“空间电场、磁场、重力场和环境效应”领域,依托深厚的物理学底蕴和测量科学、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先后研制成功电场仪、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磁力仪、能量粒子分析仪等新型载荷,空间质谱计、月尘测量仪、月壤封装装置等一批载荷产品实现型号应用,同时承担了火星探测、地震监测等重大工程主载荷任务,已经成为研制空间探测载荷的重要力量。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薄膜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涂镀层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研究。产品已覆盖热控薄膜、硬质耐磨薄膜、光学薄膜、固体润滑涂层、自润滑材料等领域。拥有热控产品和固体润滑活动部件2条定型生产线,同时提供镀膜设备和工艺。
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应用示范区
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应用示范区项目是甘肃省列“重中之重”项目之一,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雁滩高新产业开发区,总投资28.8亿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345450平米。项目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建设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和重离子治疗中心,并就此将医院打造成为一个以重离子治疗为特色的国内一流的重离子肿瘤治疗示范医院。
重离子放疗,是将高能碳重离子作为放疗射线,对肿瘤产生更大的杀灭作用。
与常规放疗射线相比,射剂分布好、疗程短,对健康组织损伤低,,生物效应明显,因此,重离子放疗技术被国内外称作目前放射治疗领域最理想也是最尖端的技术。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束临床治疗癌症的国家。
重离子医学产业项目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设备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放射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同时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关于发展先进放射治疗设备的战略目标有积极示范作用。
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凝结了无数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无数肿瘤患者的希望,项目得益于国家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而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对重离子医学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重离子医学将会成为我国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分支,使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用加速器在国际上占一席地位。
你所不知道的高新区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器唯一的仪表系统承研单位,长期从事空间仪表、机电、照明、热控、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和产品研发,是集新技术研究和工程产品实现于一体的工程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已为我国载人飞船、运输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各类载人航天器提供了舱内仪表系统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产品。
原子频标作为时间频率系统的核心,是精密的基准频率源和频率标准,主要应用于时间统一系统、导航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领域。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依托真空物理、空间电子学等方面专业技术基础,成功研制出高精度星载铷钟物理部分、甚高精度星载铷钟物理部分、小型铷钟及商用铯钟,并在北斗导航系统及地面守时授时系统、频率计量等领域成功应用。
让中国制造之光照进深海
——海默科技“水下流量计研制及工程化应用”项目
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已经成功开发了300米以浅水深的油田有HZ32-5、HZ26-1N、LH11-1、LF22-1等,其水下生产系统均使用国外产品并由国外公司进行水下安装作业。水下流量计量系统是海洋工程装备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在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世界上成功开发水下多相流量计并进行商业应用的公司极少,在海默科技之前尚无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掌握水下计量技术。国内自从2012年开始安装使用第一台水下流量计,截至2014年已有近20台水下流量计在油气田投入使用,单台水下流量计的进口价格在一百万到三百万美元不等。
为贯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助力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提高甘肃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自2015年起,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水下两相湿气流量装置研制”和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水下多相流量计样机研制”两个重大科技项目,成功研发了拥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流量计量装置。它是国内首台可同时计量水下井口油、气、水的水下多相流量计,可适应恶劣的水下应用环境,实现在线实时计量,满足信号的连续采集,并达到小体积、高强度、抗腐蚀、长寿命的要求。2020年,我国南海流花29-2气田将正式安装使用海默科技水下流量计,它意味着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国产化大幕已经拉开,中国海洋装备产业升级已正式进入跑道。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由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iNi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产品操作简便,不需要螺钉、钢丝等辅助器械,将钻孔、楔入等人为损伤性操作可降至最低,避免人为性损伤。在0-5℃冰盐水中可轻松地变形展开,在人体温度下自动恢复其原状。使复杂的骨科手术演变成一种简便的“安装”。对传统骨科手术较难治愈或无法治疗的病例(如粉碎性骨折),采用TiNi合金内固定器械极为简便而有效。
产品具有独特的持续自加压功能,形状记忆合金独特的“记忆”功能造就了骨科内固定器械独特的持续自加压功能。持续的“抱合力”为患骨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不会因骨质愈合及人体运动而造成其松动。
访谈录
让兰州高新区拥有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
兰州高新区党群工作局局长冯云
2019年,兰州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托,不但在产值上取得了新进展,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精神,制定了“高质量、新动能”的发展目标。对此,冯云表示,按照兰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规划,2020年,兰州高新区在继续做好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将着力打造以定连片区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并做大做强金融领域,使兰州高新区拥有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规划中的兰州高新区定连片区将与周边自然山体连接,营造“西山翠、东缓丘、森林入城”的森林城市格局,并依托现有水系、冲沟及地势,构建一个水安全、水景观系统。同时,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共空间网络,以梳理后的水网系统结合入城森林、社区绿地、邻里绿地、道路绿化设置丰富的公共空间场所,实现1公里可达森林,300米进入公园。“定连片区空间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一带、三廊、多片’的规划结构。其中,一心既综合服务中心,一轴既城市创新发展轴,一带既自然风光森林,三廊指三条生态景观水廊,多片是多个城市功能片区。”冯云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定连片区将形成森林入城、蓝绿交织、带状发展、组团镶嵌的空间布局,达到城绿共生、城景共融的城市空间意向。”
按照当前规划,定连片区还将通过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和人口集聚来带动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区及产城融合的宜居城区。其中,将重点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逻辑,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产业发展航母和西北产业发展名片。冯云说:“基于产业功能业态策划,定连片区的规划将形成‘一心、三区、四平台’的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中心指现代服务业中心,三区指新兴产业集聚区、生命健康产业区和科技研发区,四平台为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金融平台。”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对此,冯云表示,2020年,兰州高新区将在抓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优化监管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担保体系作用的同时,针对后续工作,出实招、做细活,精准发力,着力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和金融生态,激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活力,为自创区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兰州高新区将努力争取全省十大绿色产业基金落户高新区,并重点成立由专业化团队或基金管理公司主导的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设立若干子基金,多渠道扩大科技金融效用。在此基础上,兰州高新区还将积极与省内外各大银行合作,在企业贷款准入标准、信贷审批审查等方面为区内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冯云说:“2020年,兰州高新区将组建金融管理机构,以此来支持引进投资、基金、银行、保险、担保、证券、资产管理、评级、上市培育等金融机构。”
“好政策”引领实现政企双赢
王珠银:兰州肽谷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高通量药物筛选、多肽和蛋白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成功研发了基因组提取技术、高效基因合成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多肽生物信息压缩技术等,多项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多肽信息压缩技术”已获得两项国际专利。
2017年元旦,曾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的王珠银怀揣着回乡创业的理想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甘肃,回到了给予他知识的兰州。仅仅一年后,在兰州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和兰州大学的协调帮助下,王珠银在兰州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生物医药实验室”,并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了兰州肽谷研究院。王珠银告诉记者,一开始选择回兰州创业主要是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兰州大学科研、人才力量的充分了解与信任。而最终选择在兰州高新区“扎根”,则是通过多方面考察调研后发现,他所研究的生物医药领域正是兰州高新区主要发展和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双方对此都很期待。“由于我所研究的方向非常吻合兰州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因此享受到了很多兰州高新区的‘福利’。”王珠银说:“从提供数千平米免费使用三年的办公场地到大量创业资金的注入,从联系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专家到帮助了组建研究室,兰州高新区给予了多肽项目太多的支持,从而使兰州肽谷研究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组建了肿瘤创新药、抗生素、肿瘤和诊断、脑瘤创新药、生物农药、生物分析、干细胞和组织再生、抗菌肽、肿瘤免疫、计算机辅助设计等10个研究室,并成功开展了针对抗癌药物研发、离子通道、抗生素、生物农药、疫苗、抗菌肽、生物有机肥等多个方向的研究。”
据王珠银介绍,目前,兰州肽谷研究院已拥有由53名高级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并先后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兰州九四〇医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研所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研究。同时,研究院实验室已拥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80余台,部分仪器的精准和先进性国内首屈一指。王珠银说:“生物医药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活性分子,而研究院在多肽创新药的研究过程中已发现了多种活性分子,取得了显著进展。”
对于未来,王珠银显得信心十足,他表示,生物医药的研发是一项需要大量人才的系统工程,希望兰州高新区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兰州生物医药发展奠定优良的人才储备。同时,他也欢迎社会资金加入到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王珠银说:“虽然兰州肽谷研究院只是兰州高新区内众多企业之一,但从兰州高新区对企业细致入微的服务不难看出他们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视程度,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兰州高新区。同时,也希望兰州高新区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与辖区企业实现政企双赢。”
新闻推荐
宏观大势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看,呈现出经济持续企稳向好迹象。但我们还要看到当前金融经济领域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