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高仿APP不应是难以割除的“毒瘤”

来源:皖北晨刊 2019-11-22 16:42   https://www.yybnet.net/

□戴先任

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能通过手机APP予以解决,这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机”。高仿APP通过应用内的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甚至通过应用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贷款,等等。高仿APP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会侵害被仿冒APP的相关权益。

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大行其道,形成了一条损害用户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的“黑灰产业链”,比如市场上有不少做高仿APP开发的第三方公司,5万元就可开发一个高仿APP。而在多个应用市场,对高仿APP也缺乏必要的管理,以至于让不少高仿APP能够成功上架,在应用市场“欺世盗名”。

高仿APP不应该成为难以割除的“毒瘤”,只要各方能够各尽其责,高仿APP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尤其是对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高仿APP,就更应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打击。而对于应用平台来说,则也要守土有责,要能严把审核关,对入驻应用软件严格把关,将高仿APP拒之门外。对于用户来说,在下载与使用APP时,也要多一些防范意识,要懂得甄别高仿APP,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能够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果相关各方都能守土有责,尽好各方责任,完全能够遏制各种网络诈骗行为。所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一句口号,要监管部门、网络平台、网民等各方形成合力,来共同捍卫网络这块“法治之地”。

新闻推荐

央行“降息”推动LPR下行5年期以上品种首次下调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调整幅度有限,对于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本次LPR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新华社发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后迎来第四次报价。在本月央行先后下调1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高仿APP不应是难以割除的“毒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