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西安国际港务区 三个经济引领赋能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生态绿色开放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11-06 14:20   https://www.yybnet.net/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从长安城出发的商队,带着驼铃声声,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的大门,东西交融、万国通商。

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3226列中欧班列长安号组成的“钢铁驼队”,续写着丝路传奇,让大西安再次联结世界,共享发展繁荣。

从2008年诞生起,西安国际港务区就担起了为陕西、西安“造港开埠”,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探路的使命担当——

11年来,建成了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全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全网物流体系;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近三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和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复兴丝路大通道赋能国际内陆枢纽港

长安号飞驰而过,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

开行6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刷新纪录,从开行之初的1条线路增加到现在常态化开行10条线路,覆盖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从开行之初平均每周1列,到现在平均每天开行5-6列。自2013年11月28日开通以来,截至2019年9月底,长安号累计运送货物309.5万吨。如今,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超过七成的进出港货物在西安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从西安分拨至全国。西安港构建了一条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的贸易开启了“通达全球”时代。

据统计,长安号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满意度位居全国57个班列开行城市第一,今年重载率为100%。

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让中欧班列长安号的高质量发展,有了进一步突破的可能——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

优势显而易见,除了地缘优势,西安港还拥有强劲的货物集散组织能力:长安号始发站——西安港铁路枢纽,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310万标箱。公路枢纽上,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西安传化丝路公路港、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和圆通西北总部及跨境商贸服务产业园等将形成强大的物流处理能力。

今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共建陆海联运大通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建设高质量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西安港向东与青岛、宁波、天津等沿海港口合作开行货运班列,辐射日韩等地区;襄西欧、蚌西欧、徐西欧、冀西欧等相继开行,与日照港、唐山港以及中远海、中铁联集等央企签约合作,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国际物流集散效应逐渐释放,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西安为中心,一张全网物流体系正在“一带一路”徐徐铺开。

联通世界口岸门户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钢铁驼队”往来穿梭,让越来越多内陆企业放眼全球,走向世界。

自2016年首次通过长安号将哈萨克斯坦油脂运回国内,西安爱菊集团在3年的时间内,已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年产30万吨的油脂厂,并与当地农场主合作建设了150万亩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上千人就业。

长安号的突破发展,成为陕西西安加速构建立体丝路通道和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生动样本。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集散全国的门户和枢纽作用正在显现。

园区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以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口岸体系。2019年,整车口岸进出口汽车1.15万辆,位居全国内陆整车口岸第一;粮食口岸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3.8万吨,是中粮集团内陆地区重要的粮食贸易集结地;中林集团在园区设立木材贸易中心,已进口俄罗斯木材40.5万吨……

西安港也释放出了强劲的“西引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竞相投资;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加速聚集;全国前十强龙头电商纷纷落户,2018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一个万亿级的商贸物流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临港经济、电子商务、新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以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成形,西安港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开行,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自信而坚定地告诉记者。

营商惠民现代化国际示范区的“陆港样本”

一张“车票”,可以做什么?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凭借一张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货运车票,不仅可以把货物运到目的地,还能向银行融资用于支付运费,并获得人民银行的利息贴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解决资金难题。9月29日,全国首批“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启动,多家企业成为受惠者。

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挂牌以来,国际港务区就在不断探索,如何以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贸易便利化——

累计培育创新案例达到45个,“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作为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为第三批自贸区仅有的两个之一;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等7个创新案例获选省级优秀案例;“互联网+政务”自贸驿站、24小时自助信包箱在全省复制推广。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逐步形成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而要实现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的“陆港样本”这一目标,除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外,国际港务区还致力于公共环境的提升,让民生红利落地——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主会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奥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一朵巨大的石榴花造型的体育场,将惊艳亮相灞河东岸,“一带一路”赛事名城雏形初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最高标准推进安置房建设,脱贫攻坚三线作战火热进行中,国际生活服务配套环境正在逐步完善,对标雄安新区,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国际港务区从当地群众口中偏远的“北三乡”,蝶变成幸福品质新城。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西安港只争朝夕,硕果累累。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五通”目标强力推进,成为陕西省西安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昔日万国通商的盛景再现,一座港口兴起一座城市,一个体育赛事带动一片区域。西安港正全力建设全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让陕西西安追赶超越的“陆港力量”更加强劲!

本报记者周婷婷

新闻推荐

科创板新股密集上市 打新基金料迎“红包雨”

前期申购的科创板新股将在本周迎来密集上市,仅11月5日就有5只科创板新股上市。从此前表现看,已上市的41只科创板新股上市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西安国际港务区 三个经济引领赋能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生态绿色开放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